[发明专利]一种预测预报煤层气产能的潜力系数评价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74967.X | 申请日: | 2012-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304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武强;刘保民;吴龙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主分类号: | G01V9/00 | 分类号: | G01V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测 预报 煤层气 产能 潜力 系数 评价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预测预报煤层气资源产能的潜力评价方法,尤其是一种预测预报煤层气产能的潜力系数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煤层气产能潜力预测预报是煤层气资源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但由于不同区块甚至同一区块内不同区域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存在差异,在实践生产中很难完全掌握;而现有的理论预测方法对煤层气产能分布和各种主要影响因素的非线性关系考虑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分考虑了煤层气产能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多种主要影响因素的非线性关系、弥补了实际与理论相互补充研究不够缺陷的预测预报煤层气产能的潜力系数评价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种预测预报煤层气产能的潜力系数评价方法,是一种基于 ANN和GIS耦合的煤层气产能潜力系数评价模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1.在煤层气井产气机理分析基础上确定主控因素;
2.应用GIS强大的数据管理和空间分析功能,建立各主控因素的子专题图;
3.应用ANN确定各主控因素对产能的权重贡献;
4.建立基于 ANN与GIS耦合的煤层气产能潜力系数评价模型,进行煤层气产能潜力系数分区及评价。
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在于:
1.从分析煤层气富集和产出机理入手,对影响煤层气产能的主要地质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确定影响煤层气产能潜力的主要因素,考虑的因素比较全面,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煤层气产能的大小。
2. ANN与GIS相耦合的煤层气产能潜力预测评价模型,能反映多因素综合作用的非线性特征,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干扰,应用该模型对煤气产能潜力进行预测,经过与实际情况的对比分析,预测效果比较理想,为实际生产排采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3. 专题图叠加采用数据归一化处理,不仅解决了不同量纲数据的叠加困难问题,而且也解决了主控因素与煤层气产能呈负相关的问题,保证了数据叠加的准确性与评价模型的合理性。
4. 根据ANN与GIS相耦合的煤层气产能潜力预测评价成果,提出的煤层气产能潜力评价分区方案,评价分区与实际情况拟合较好,评价结果与产气地质条件分析结果基本一致,评价效果理想,为区块排采方案合理设计制定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依据,弥补了实际与理论相互补充研究不够的缺陷。
附图说明
附图1:本发明的工作流程图;
附图2:本发明的各主控因素的子专题图;
附图3:本发明的BP网络模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4:本发明的产能潜力系数分区评价图;
附图5:本发明的煤层气产能潜力系数分区图。
具体实施例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某区块煤层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
本发明一种预测预报煤层气产能的潜力系数评价方法,具体实施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步骤:
1.在煤层气井产气机理分析基础上确定主控因素;
所述的煤层气井产气机理分析,包括:分析煤层气产能的主要地质因素有储层条件、埋藏条件和产出条件;
所述的主控因素,是指控制煤层气产能的地质因素,包括:煤厚、灰分含量、渗透率、埋深、顶板岩性、地质构造、含气量、储层压力8个因素。
2.应用GIS强大的数据管理和空间分析功能,建立各主控因素的子专题图;
所述的各主控因素的子专题图,包括:
(1)煤厚等值线图;
厚度较大的煤储层一方面可以抑制煤层气的扩散,以便更多的煤层气保存下来;另一方面煤储层厚度对煤层气的控制还表现在煤层气资源量上,在其它控制因素相同的条件下,煤层气资源量与煤储层厚度呈正比,利用收集到的数据绘制煤厚等值线图,见附图2a;
(2)灰分含量等值线图;
煤岩、煤质差异主要是通过其生气条件和吸附性能的不同影响煤层含气量的不同,同样关系到煤层的生气量以及煤储层特性等问题;煤中灰分作为衡量煤质的重要参数对于煤层含气量的影响是明显的,利用收集到的煤层灰分含量数据绘制灰分含量等值线图,见附图2b;
(3)渗透率等值线图;
煤层的渗透率是反映煤层中气、水等流体的渗透性能的重要参数,是煤储层评价的最为关键的参数之一,它直接影响煤层气的产出速率和煤层气井的产气历程,裂隙越发育,导流通道越畅通,越利于煤层气的产出;因此,储层渗透率对于煤层气解析产出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收集到的试井所取得的渗透率资料绘制渗透率等值线图,见附图2c;
(4)埋深等值线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未经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7496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