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二元酸发酵液中去除可溶性蛋白的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75544.X | 申请日: | 2012-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424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7 |
发明(设计)人: | 陈建纯;辛永民;张恩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多元生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51/42 | 分类号: | C07C51/4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31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二元酸 发酵 去除 可溶性 蛋白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元酸发酵液中可溶性蛋白的去除工艺。
背景技术
二元酸发酵液中蛋白质的脱除在其生产中是至关重要的一步,由于发酵液中含有大量菌体、可溶性蛋白和残糖,这些杂质的存在为二元酸的分离精制带来困难,影响了二元酸的收率和质量,因此在分离提取前需要对发酵液进行预处理,工业上采用加热碱调来除蛋白质,消耗了大量的能量且去除效果不理想,膜超滤是近30年发展起来的新型分离技术,超滤膜技术因具有分子级分离、无相变、溶剂污染及不破坏生物活性和操作简便等特点,其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其成本较高,目前不适合大规模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操作简单,成本较低的二元酸发酵液中可溶性蛋白的去除工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二元酸发酵液中去除可溶性蛋白的工艺,其流程为:将絮凝剂A加入到二元酸发酵液中,絮凝剂A与发酵液的重量比为0.1-0.5∶100,均匀搅拌5分钟,静置0.5h,搅拌均匀后微滤膜过滤,滤膜孔径为0.25微米,获得的滤液中加入重量比为1%的絮凝剂B和活性炭,絮凝剂B与活性炭的重量比为1-10∶1,搅拌10min-20min分钟,静置1-2h,获得的脱色清液即为去除了可溶性蛋白的发酵液。
本发明中絮凝剂A为壳聚糖,分子量为2000-300000,加入壳聚糖可以过滤除去其中大部分的菌体细胞,经此操作可以得到澄清的发酵液。
絮凝剂B为聚合氯化铝,现发现聚合氯化铝是一种较好的除蛋白试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结合絮凝沉淀和微滤膜过滤,本发明的去除可溶性蛋白的工艺操作步骤简单,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将壳聚糖加入到二元酸发酵液中,壳聚糖与发酵液的重量比为0.1∶100,均匀搅拌5分钟,静置0.5h,搅拌均匀后微滤膜过滤,滤膜孔径为0.25微米,获得的滤液中加入重量比为1%的聚合氯化铝和活性炭,聚合氯化铝与活性炭的重量比为10∶1,搅拌10min分钟,静置1h,获得的脱色清液即为去除了可溶性蛋白的发酵液。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将壳聚糖加入到二元酸发酵液中,壳聚糖与发酵液的重量比为0.5∶100,均匀搅拌5分钟,静置0.5h,搅拌均匀后微滤膜过滤,滤膜孔径为0.25微米,获得的滤液中加入重量比为1%的聚合氯化铝和活性炭,聚合氯化铝与活性炭的重量比为1∶1,搅拌20min分钟,静置2h,获得的脱色清液即为去除了可溶性蛋白的发酵液。
实施例3
如图1所示,将壳聚糖加入到二元酸发酵液中,壳聚糖与发酵液的重量比为0.3∶100,均匀搅拌5分钟,静置0.5h,搅拌均匀后微滤膜过滤,滤膜孔径为0.25微米,获得的滤液中加入重量比为1%的聚合氯化铝和活性炭,两者的重量比为5∶1,搅拌15min分钟,静置1.5h,获得的脱色清液即为去除了可溶性蛋白的发酵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多元生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青岛多元生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7554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