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合成瑞替加滨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210283150.9 | 申请日: | 2012-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705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2 |
发明(设计)人: | 牛丽萍;宗利;武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北陆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271/28 | 分类号: | C07C271/28;C07C26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冯琼 |
地址: | 100029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合成 瑞替加滨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合成瑞替加滨的方法。
背景技术
瑞替加滨,化学名:N-(2-氨基-4-(4-氟苄氨基)苯基)氨基甲酸乙酯,其结构式如下:
瑞替加滨是一种具有新作用机制的抗癫痫药。瑞替加滨(retigabine)最先由Valeant制药公司开发,并于2011年3月在欧盟上市,是目前惟一一个通过促进钾通道开放发挥作用的广谱抗癫痫药物。研究证实,瑞替加滨的抗癫痫作用与电压门控型钾离子通道(KCNQs)有关,其主要作用于KCNQ2/3通道调节M型钾电流([Ik(M)])。瑞替加滨的抗痫机制决定了其作用特点有别于其它抗癫痫药物,它不作用于神经元的N-甲基-D-天冬氨酸(NMDA),亦不能阻断神经元钠离子电流的内向钾电流和混合性钙离子电流,而是通过激活γ-氨基丁酸(GABA)诱导的电流而起作用。
目前公开报道的合成瑞替加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中国专利CN101921195中报道的合成路线如下:
美国专利US20030023111中报道的合成路线如下:
德国专利DE4200259以及美国专利US5384330报道的合成路线如下:
在德国专利DE4200259以及美国专利US5384330报道的合成路线中,用到Raney nickel作为催化剂,使用时极易容易着火不利于产业化。以二异丙基乙胺/氯甲酸乙酯为酰基化体系时收率较低。中国专利CN101921195中报道的合成路线用到了水合肼,毒性较大,使用比较危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全新的瑞替加滨的合成方法,原料2-氨基-4-(4-氟苄氨基)1-硝基苯在反应溶剂中,以Pd/C为催化剂催化氢化反应,过滤反应液,滤液加焦碳酸二乙酯进行缩合反应得到瑞替加滨。
作为优选,反应溶剂选自甲醇,乙醇,异丙醇,正丁醇或叔丁醇,最优选为乙醇。
作为优选,所述缩合反应温度选自0-50℃。
更优选地,所述缩合反应温度选自5-25℃。更佳地,所述缩合反应温度选自10-15℃。
作为优选,所述缩合反应中2-氨基-4-(4-氟苯甲氨基)1-硝基苯与焦碳酸二乙酯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2-2:1。
更优选地,所述缩合反应中2-氨基-4-(4-氟苯甲氨基)1-硝基苯与焦碳酸二乙酯为1:1.2-1.2:1。
最优选地,所述缩合反应中2-氨基-4-(4-氟苯甲氨基)1-硝基苯与焦碳酸二乙酯为1:1。
本发明所述方法以2-氨基-4-(4-氟苄氨基)1-硝基苯为原料,将催化氢化与酰基化两步串联得到N-(2-氨基-4-(4-氟苄氨基)苯基)氨基甲酸乙酯,合成路线如下:
本发明所述方法氢化反应的催化剂以含水Pd-C代替Raney Ni,避免了使用容易着火,危险性强的Raney Ni,有利于路线的放大和产业化。催化氢化与酰基化两步串联,两步之前中间仅将催化剂过滤掉,使得路线操作更加简单,且提高了收率。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原料2-氨基-4-(4-氟苄氨基)1-硝基苯的合成路线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Pd-C催化氢化与酰基化两步串联,路线操作更加简单;
2、降低了成本;
3、提高了安全性,德国专利使用的Raney-Ni,使用时存在着火危险,本发明使用含水50%的Pd/C做催化剂代替Raney-Ni,降低了危险性。
4、提高了收率,本发明所述方法合成瑞替加滨的收率达到48%,较目前报道的收率有显著提高。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合成瑞替加滨的方法,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借鉴本文内容,适当改进工艺参数实现。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所有类似的替换和改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它们都被视为包括在本发明。本发明的方法已经通过较佳实施例进行了描述,相关人员明显能在不脱离本发明内容、精神和范围内对本文所述的方法和应用进行改动或适当变更与组合,来实现和应用本发明技术。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2-氨基-4-(4-氟苯甲氨基)-1-硝基苯的制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北陆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北陆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8315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