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密封的恒压式微藻培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83256.9 | 申请日: | 2012-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166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2 |
发明(设计)人: | 宋秀贤;付梅;俞志明;曹西华;于海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M1/00 | 分类号: | C12M1/00;C12M1/04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白振宇 |
地址: | 266071***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密封 式微 培养 装置 | ||
1.一种可密封的恒压式微藻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瓶体(1)、活塞(8)、可伸缩式气囊(9)及蠕动泵(10),其中瓶体(1)内的下方装有培养液(2)、上方为上层气体(15),所述活塞(8)位于瓶体(1)的顶部,在瓶体(1)上分别设有对应培养液(2)和上层气体(15)的培养液取样口(3)及上层气体取样口(4);所述活塞(8)上分别插设有带有阀门的第一管道(13)及第二管道(14),该第一管道(13)的一端与所述培养液(2)相通,第二管道(14)的一端与所述上层气体(15)相通,所述第二管道(14)的另一端依次通过可伸缩式气囊(9)、蠕动泵(10)与第一管道(13)的另一端及通气口(6)相连通。
2.按权利要求1所述可密封的恒压式微藻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8)包括瓶塞(7)及瓶体(1)顶部的瓶颈(5),该瓶塞(7)插在瓶颈(5)内,瓶塞(7)与瓶颈(5)的接触面均为磨砂面;所述第一管道(13)及第二管道(14)均插设在瓶塞(7)上。
3.按权利要求2所述可密封的恒压式微藻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瓶颈(5)及瓶塞(7)上均设有突起(18),瓶颈(5)上的突起(18)与瓶塞(7)上的突起(18)之间通过绳子(19)相连。
4.按权利要求3所述可密封的恒压式微藻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瓶颈(5)上的突起(18)设置在瓶颈(5)的外表面,瓶塞(7)上的突起(18)设置在瓶塞(7)的顶端;所述绳子(19)为不可伸缩的绳子,绳子(19)的长度短于活塞(8)的长度。
5.按权利要求2所述可密封的恒压式微藻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瓶颈(5)的内表面为磨砂面,瓶塞(7)的外表面为磨砂面,瓶颈(5)与瓶塞(7)磨砂接触部分的尺寸相符;所述瓶塞(7)可上下移动,以保证瓶体(1)内气压恒定。
6.按权利要求2所述可密封的恒压式微藻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瓶体(1)及瓶塞(7)均由透光性耐腐蚀材料制成。
7.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可密封的恒压式微藻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道(14)的另一端通过第三管道(16)与可伸缩式气囊(9)的一端连通,可伸缩式气囊(9)的另一端与所述蠕动泵(10)上的第四管道(17)的一端连通,所述第四管道(17)的另一端通过三通阀分别与第一管道(13)的另一端和通气口(6)相连通;所述第二管道(14)的另一端设有第三阀门(12)。
8.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可密封的恒压式微藻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道(14)的另一端通过第三管道(16)与可伸缩式气囊(9)的一端连通,可伸缩式气囊(9)的另一端与所述蠕动泵(10)上的第四管道(17)的一端连通,所述第四管道(17)的另一端与第一管道(13)的另一端相连通,所述通气口(6)带有第二阀门,并连通于第一管道(13)的另一端;所述第一管道(13)及第二管道(14)的另一端分别设有第一阀门(11)、第三阀门(12)。
9.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可密封的恒压式微藻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液取样口(3)及上层气体取样口(4)上分别设有可密封的阀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83256.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可调式光学反射镜
- 下一篇:一种应用于医疗美容的滤光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