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口服胰岛素递送的pH敏感性纳米粒子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85206.4 | 申请日: | 2012-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086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06 |
发明(设计)人: | 章莉娟;凌莉;周丽英;吴志民;郭新东;蒋薇;罗茜;钱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纳米及先进材料研发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47/38 | 分类号: | A61K47/38;A61K47/34;A61K38/28;A61P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派特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0 | 代理人: | 武晨燕;迟姗 |
地址: | 香港*** | 国省代码: | 中国香港;8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口服 胰岛素 递送 ph 敏感性 纳米 粒子 | ||
1.一种pH敏感性纳米粒子,其包含(a)胰岛素、(b)疏水聚合物、(c)pH敏感性聚合物、(d)内部稳定剂和(e)外部含水稳定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H敏感性纳米粒子,其中所述疏水聚合物选自由聚乳酸、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乳酸∶羟基乙酸的比率=85∶15)、聚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乳酸∶羟基乙酸的比率=75∶25)、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乳酸∶羟基乙酸的比率=50∶50)组成的组,其中所述疏水聚合物的分子量在20,000到40,000道尔顿的范围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H敏感性纳米粒子,其中所述pH敏感性聚合物是HPMCP,所述HPMCP选自由HP50和HP55组成的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pH敏感性纳米粒子,其中所述pH敏感性聚合物是HP5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H敏感性纳米粒子,其中所述内部稳定剂选自由甘油和聚乙烯醇组成的组,其中所述外部含水稳定剂是聚乙烯醇,且其中聚乙烯醇的分子量在31,000到50,000道尔顿的范围内。
6.一种制备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载胰岛素的pH敏感性纳米粒子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a)形成包含胰岛素和内部稳定剂的溶液A;
(b)形成包含疏水载体、pH敏感性聚合物以及溶剂二氯甲烷与丙酮的溶液B;
(c)形成包含外部含水稳定剂的溶液C;
(d)通过第一次超声乳化而形成包含溶液A和溶液B的初始乳液;
(e)通过第二次超声乳化而形成复乳液,其包含所述初始乳液和溶液C的外部含水稳定剂;
(f)通过蒸发所述溶剂、水洗、离心所述纳米粒子和冷冻干燥而形成所述负载胰岛素的pH敏感性纳米粒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溶液A是通过将一份所述胰岛素溶解于作为所述内部稳定剂的两份pH 2的0.1%聚乙烯醇中而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溶液B是通过将两份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和一份HP55溶解于所述溶剂二氯甲烷与丙酮中而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0.5-1mL的所述溶液A倒入3-5mL的所述溶液B中以形成第一混合物,接着立即将所述第一混合物在40-60W下经历所述第一次超声乳化30-60秒以形成所述初乳。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复乳是通过混合3.5-6mL的所述初乳与20-40mL的所述溶液C以形成第二混合物,然后将所述第二混合物在40-60W下经历所述第二次超声乳化60-120秒以形成所述复乳而形成。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负载胰岛素的pH敏感性纳米粒子如下形成:通过在45℃和451mbar下蒸发所述复乳中的溶剂15分钟,并在10℃和20,000rpm下离心10分钟以获得残留物,然后通过所述水洗至少两次、接着进行所述冷冻干燥使所述残留物沉淀。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二氯甲烷与丙酮的体积比具有4∶1到3∶1的范围。
13.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纳米粒子具有约100-300纳米的平均粒度。
14.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胰岛素的量是约5mg,而所述0.1%聚乙烯醇的体积是约10mL。
15.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的量是约100mg,而HP55的量是50mg。
16.一种用于制备口服组合物的pH敏感性纳米粒子,其由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制备。
17.一种用于递送胰岛素到有需要的受试对象的口服组合物,其包含多个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H敏感性纳米粒子。
18.一种用于递送胰岛素到有需要的受试对象的口服组合物,其包含多个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pH敏感性纳米粒子。
19.一种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其包含一个或多个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H敏感性纳米粒子。
20.一种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其包含一个或多个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pH敏感性纳米粒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纳米及先进材料研发院有限公司,未经纳米及先进材料研发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85206.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