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舱盖的支撑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87207.2 | 申请日: | 2012-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875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9 |
发明(设计)人: | 马红杏;霍加林;孙健强;张志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12 | 分类号: | B62D25/12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冯志云;郭晓东 |
地址: | 10220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舱盖 支撑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开关车辆舱盖的安装结构,尤其与开启后的车辆舱盖的支撑结构有关。
背景技术
传统的将汽车内的重物,例如汽车舱盖撑起的结构为一支撑杆,其一端固定于车身,另一端为带有钩子(或者其他连接结构)的自由端,欲将舱盖撑起时,使用者需一手抬起舱盖,另外一只手需拿起支撑杆,将支撑杆自由端上的钩子安装到舱盖的指定位置,此位置可以是孔或者型面,由此,通过支撑杆将舱盖支撑于车身,达到开启的目的。
然而在开启过程中,使用者必须一手抬住舱盖,一手控制支撑杆,若使用者不经意间失手或力道不够,则会引起舱盖突然下落而导致对使用者的伤害。并且,使用者需要将支撑杆拿起、固定,此过程复杂、费力。
另外,现有的支撑杆对支撑角度和端部的连接结构与零件上对应的安装位置有较高的要求,如设计的支撑位置的角度,相对关系和型面结构等因素不合理,则会导致支撑不够牢固,在有震动或者外力干扰或使用人员操作不当时,支撑杆可能自行滑脱,导致舱盖突然下落,损毁零件并有伤及使用人员。
有鉴于此,需要一种能够提供稳固支撑、操作方便的支撑结构,以便将汽车的舱盖撑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舱盖的支撑结构,以方便、省力的开启、支撑舱盖。
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舱盖的支撑结构,包括支撑杆和引导销,所述支撑杆的上端枢接于所述舱盖,所述支撑杆开设有槽孔,所述槽孔从接近所述支撑杆的上端延伸至下端,其下端具有卡固部,所述引导销固定于汽车车身,并位于所述槽孔内,在所述舱盖开启过程中,所述支撑杆随所述舱盖上移,并与所述引导销产生相对移动,所述引导销移入于所述卡固部时,所述舱盖被开启并支撑。
其中,所述引导销包括一体成型的头部和本体,所述本体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车身上,其外径小于所述槽孔的宽度,所述头部的外径大于所述槽孔的宽度,使得部分支撑杆被夹在所述头部与所述车身之间。
其中,所述卡固部为挑钩形,所述卡固部自所述支撑杆的下端,朝其左侧上挑,所述槽孔自所述支撑杆的下端进一步沿着所述卡固部的形状延伸。
其中,所述卡固部为挑钩形,所述卡固部自所述支撑杆的下端,朝其右侧上挑,所述槽孔自所述支撑杆的下端进一步沿着所述卡固部的形状延伸,所述销轴上还套设有扭簧,所述扭簧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安装支架的内侧,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支撑杆上端的外侧,当所述舱盖关闭时,所述扭簧具有弹性势能,所述扭簧的扭弹性推挤所述支撑杆,使所述槽孔的左边缘紧贴所述引导销。
其中,所述支撑杆为片状。
其中,所述支撑杆位于与所述舱盖垂直的平面内。
本发明的支撑结构通过支撑杆与引导销的配合,在打开例如汽车舱盖之类的重物的过程中,由引导销导引支撑杆的运动,并对其运动轨迹进行限制,无需使用者一边打开舱盖,一边控制支撑杆。因此,本发明的支撑结构能够方便、省力的开启、支撑舱盖。
附图说明
图1为第一实施例的汽车舱盖的支撑结构于舱盖关闭位置的示意图。
图1a为汽车舱盖的支撑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汽车舱盖的支撑结构于舱盖打开过程中的示意图。
图3为汽车舱盖的支撑结构于舱盖在最大开启位置时的示意图。
图4为第二实施例的汽车舱盖的支撑结构于舱盖关闭位置的示意图。
图5为汽车舱盖的支撑结构的扭簧与安装支架和支撑杆的组装示意图。
图6为汽车舱盖的支撑结构于舱盖在最大开启位置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汽车舱盖的支撑结构包括支撑杆10和引导销20。支撑杆10优选为片状,以减小所占用的空间。支撑杆10位于与舱盖1垂直的平面内,其上端活动的连接于舱盖1,具体为,于舱盖1的内侧边缘处安装有安装支架30,支撑杆10的上端与安装支架30通过销轴31枢接。支撑杆10上开设有槽孔11,槽孔11大致从支撑杆10的上端延伸至下端,支撑杆10的下端具有挑钩形卡固部12,本实施例中,卡固部12自支撑杆10的下端,朝其左侧上挑,槽孔11也沿着卡固部12的形状延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8720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干混砂浆生产的暂存砂仓结构
- 下一篇:木材侧槽开槽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