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轿车后副车架主体的冲压成形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89458.4 | 申请日: | 2012-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863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9 |
发明(设计)人: | 马洪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金涌模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5/00 | 分类号: | B21D35/00;B21D37/10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杨元焱 |
地址: | 201818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轿车 车架 主体 冲压 成形 工艺 | ||
1.一种轿车后副车架主体的冲压成形工艺,以一段相当于轿车后副车架主体展开长度的钢管为原料,弯折成具有轿车后副车架主体成品的形状作为工件进行加工,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序:
工序一:用第一组模具对工件的两处弯角进行整形,使两处弯角的角度和弧度完全符合设计要求;
工序二:用第二组模具对工件的两端直线段进行整形,使其直线度完全符合设计要求;
工序三:用第三组模具对工件的两端进行压扁成形,使其具有设计要求的锥度;
工序四:用第四组模具对工件的两端进行修边,使其具有设计要求的开口圆弧;
工序五:用第五组模具对工件的两端开口圆弧进行修边,并进行侧冲孔,使工件完全达到设计要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轿车后副车架主体的冲压成形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组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设有压料芯、顶件器和驱动块,下模设有举升器、托杆、多个整形镶块和多个斜楔滑块;在进行工序一时,先将工件放置在下模的举升器和托杆上,然后将上模下行;在上模下行的过程中,由多个整形镶块和压料芯在驱动块和多个斜楔滑块的作用下实现对工件两处弯角的整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轿车后副车架主体的冲压成形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组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设有多个上模成形镶块和压料芯,下模设有顶料器、举升器、托杆和多个下模成形镶块;在进行工序二时,先将工件放置在下模的顶料器、举升器和托杆上,然后将上模下行;在上模下行的过程中,通过压料芯、多个上模成形镶块与多个下模成形镶块的共同作用,实现对工件两端直线段的整形。
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轿车后副车架主体的冲压成形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组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设有多个上模镶块、驱动块和压料芯,下模设有托料芯、顶料器、举升器、托杆、多个斜楔滑块、多个下模镶块和多个压扁凸模;在进行工序三时,先将工件放置在下模的顶料器、举升器和托杆上,然后将上模下行;在上模下行的过程中,通过托料芯、下模镶块、压扁凸模、上模镶块、压料芯的共同作用,实现对工件的两端压扁成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轿车后副车架主体的冲压成形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四组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设有压料芯、顶压销、驱动块和修边凸模,下模设有顶料器、举升器、托杆、斜楔滑块和修边凹模;在进行工序四时,先将工件放置在顶料器、举升器和托杆上;然后将上模下行;在上模下行的过程中,通过修边凹模、压料芯和修边凸模的共同作用实现将产品两端修边成开口圆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轿车后副车架主体的冲压成形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五组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设有打板、压料芯和多个驱动块,下模设有顶料器、举升器、托杆、修边凹模镶块、修边凸模镶块和多个斜楔滑块;在进行工序五时,先将工件放置在顶料器、举升器和托杆上;然后将上模下行;在上模下行的过程中,通过修边凹模镶块、修边凸模镶块、打板和压料芯共同作用实现对工件两端开口圆弧进行修边;通过多个斜楔滑块和多个驱动块的共同作用实现对工件的侧冲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金涌模具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金涌模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89458.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