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检测火鹤的SERK基因表达状况的试剂盒及其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01235.5 | 申请日: | 2012-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255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发明(设计)人: | 张克中;崔金腾;王爱香;张睿鹂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农学院 |
主分类号: | C12Q1/68 | 分类号: | C12Q1/68;G01N21/6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102206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检测 火鹤 serk 基因 表达 状况 试剂盒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因检测的方法,尤其是检测火鹤的SERK基因表达状况的方法。
背景技术
火鹤(Anthurium andraeanum)又名红掌、安祖花,为天南星科(Araceae)花烛属(Anthurium)植物,原产南美洲热带雨林中。其花型独特,佛焰苞明艳华丽,色彩丰富,花期长,叶形别致,观叶观花俱佳,是现在居室不可多得的装饰珍品,世界花卉贸易中,红掌是仅次于热带兰的第二大热带花卉。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引入栽培,目前已成为名贵的切花品种。
火鹤一般常用分株繁殖,速度很慢,偶尔也用扦插等方法进行繁殖,但成活率很低,而用播种繁殖必须经过人工授粉才能获得种子,耗费人力,而且种子繁殖有较大变异,所以用常规方法难以扩大生产。目前,花烛组培快繁主要是通过器官发生途径由不同外植体诱导形成愈伤组织,然后由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再生,进行继代增殖。
通过器官发生途径获得再生植株并进行快速繁殖已成为一种较有效的繁殖方式,但仍存在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周期较长,获得无菌苗速度较慢,且无菌苗长期连续增殖极易发生退化和变异等缺点。而通过体细胞胚胎发生途径再生植株在繁殖率、遗传稳定性等方面均具有许多优势,如一次性产生的体胚数量多,繁殖速度明显比器官发生途径快,遗传性稳定、不易发生体细胞变异,还可以用于遗传改良等。
目前我国研究大多停留在器官发生途径的水平上,少有体细胞胚胎发生途径的报道,且主要停留在形态细胞学的水平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以火鹤品种‘阿拉巴玛’成熟植株新生幼嫩叶片为外植体,进行胚性愈伤组织发生的诱导,结果表明:在Al(1/2MS+1.0mg/L6-BA+0.4mg/L 2,4-D)、A2(1/2MS+0.5mg/L6-BA+0.6mg/L 2,4-D)、A3(1/2MS+0.5mg/L6-BA+0.5mg/L 2,4-D)、A4(1/2MS+1.0mg/L6-BA+0.6mg/L2,4-D)3种培养基中获得较高的愈伤诱导率,愈伤诱导率达到了85%以上。将启动培养阶段获得的愈伤组织切割置于1/2MS+1.0mg/L 6-BA+0.1mg/L KT+0.5mg/L NAA上继代培养,发现生成一种表面不光滑、质地疏松的新愈伤组织,后经细胞学观察鉴定为胚性愈伤组织。将继代培养获得的新愈伤组织切割置于1/2MS+0.5mg/L6-BA培养基上进行发育培养,胚性愈伤组织继续膨大,最后分散为单个的瘤状物,直至长成为小植株。以火鹤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进行总RNA的提取。应用扩增得到的火鹤SERK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设计特异性较强的引物CAGACGGTTCACTTGTGGCAG和ATCCACGAAGGCGAAGGAGGTT,以18S rRNA作为内参基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火鹤体胚诱导与发育阶段SERK基因转录水平的表达变化情况,由图3可知:18S rRNA基因扩增得到的Ct值和起始模板稀释数的相关性良好,显示了很好的线性关系;标准曲线的斜率相差0.1左右,引物对两个基因的扩增效率相近,可以采用2-ΔΔCT方法分析后续数据;由图4和图5SERK基因扩增得到的S型荧光定量动力学曲线和融合曲线可知:SERK在实时荧光定量PCR过程中,荧光强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说明模板有扩增;在扩增过程中只存在单一峰,表明SERK基因的引物的特异性很好,没有产生非特异性扩增和二聚体;根据荧光定量PCR内参基因18SrRNA和SERK基因的Ct值,见图6,应用2-ΔΔCT方法进行火鹤体细胞胚发生过程中不同发生发育阶段培养物SERK基因的相对定量计算。以零处理的叶片作为对照,对其它11个不同时期培养物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如图7,其中荧光定量表达分析标准曲线、溶解曲线、扩增曲线均符合扩增要求,可知:火鹤体细胞胚发生发育过程中三个不同培养时期SERK基因的表达呈现出3个阶梯状下降趋势,其中诱导培养阶段中诱导处理10d的叶片中含有的SERK基因的表达量是诱导处理30d的2倍,其后的培养中SERK基因的表达量显著下降。将诱导培养阶段获得的愈伤组织接种到继代培养基上,继代培养10d后,检测到SERK基因大量表达,其相对表达量达到17.92,可能是在这个时期SERK基因的大量表达促使了胚性愈伤组织的发生,到继代培养一个月后SERK基因的表达接近于无。将继代培养获得的胚性愈伤组织接种到胚发育培养基上后,SERK基因的表达又略有增加,但是仅仅是胚性愈伤组织发生阶段的1/3,其后随着胚的发育,SERK基因的表达又逐渐减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农学院,未经北京农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0123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