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09467.5 | 申请日: | 2012-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221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入船裕行;斋藤涉;角保人;木村淑;大田浩史;铃木纯二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东芝 |
主分类号: | H01L29/78 | 分类号: | H01L29/78;H01L29/06;H01L21/336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张丽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半导体 装置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漏极电极;
第1导电类型的漏极层,与所述漏极电极电连接;
周期构造层,设置于所述漏极层上,具有相对所述漏极层的表面在垂直方向上延伸并且在与所述漏极层的表面平行的第1方向上交替配置的第1导电类型的第1半导体层以及第2导电类型的第2半导体层;
第1导电类型的第3半导体层,设置于所述漏极层上,与位于所述周期构造层的终端的第1半导体层邻接并且相对所述漏极层的表面在垂直方向上延伸;
第1导电类型的漂移层,形成于所述第1半导体层上;
第2导电类型的基极层,形成于所述第2半导体层上;
第1导电类型的源极层,形成于所述基极层上;
栅极电极,在所述基极层上隔着栅极绝缘层形成;以及
源极电极,与所述源极层电连接,
所述第1半导体层具有多个第1扩散层,该多个第1扩散层以固定的第1高度在所述垂直方向上排列,
由所述第1半导体层夹着的第2半导体层具有多个第2扩散层,该多个第2扩散层以所述第1高度在所述垂直方向上排列,
所述第3半导体层具有多个第3扩散层,该多个第3扩散层以所述第1高度在所述垂直方向上排列,
一个所述第1半导体层中的多个所述第1扩散层在所述第1方向的宽度相互相同,
一个所述第1半导体层中的多个所述第1扩散层内的杂质量随着从所述第1半导体层的下端向上端而逐渐变大,
一个所述第2半导体层中的多个所述第2扩散层在所述第1方向的宽度相互相同,
一个所述第2半导体层中的多个所述第2扩散层内的杂质量相互相同、或者、以与多个所述第1扩散层内的杂质量的变化不同的方式随着从所述第2半导体层的下端向上端而变化,
一个所述第3半导体层中的多个所述第3扩散层在所述第1方向的宽度比处于同一层的所述第1扩散层在所述第1方向的宽度以及所述第2扩散层在所述第1方向的宽度窄、并且随着从所述第3半导体层的下端向上端而逐渐变窄,
一个所述第3半导体层中的多个所述第3扩散层内的杂质量相互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第3半导体层邻接的第2半导体层具有多个第4扩散层,该多个第4扩散层以所述第1高度在所述垂直方向上排列,
一个所述第2半导体层中的多个所述第4扩散层在所述第1方向的宽度随着从所述第2半导体层的下端向上端而逐渐变窄,
一个所述第2半导体层中的多个所述第4扩散层内的杂质量随着从所述第2半导体层的下端向上端而逐渐变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
位于所述第3半导体层的最下端的所述第3扩散层在所述第1方向的宽度是所述第1扩散层在所述第1方向的宽度的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东芝,未经株式会社东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09467.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增压溶液深度除湿装置及除湿方法
- 下一篇:温度调节装置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