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合成革表面处理用蜡光聚氨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10692.0 | 申请日: | 2012-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986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30 |
发明(设计)人: | 李桂军;顾学勇;李桂民;张国杰;冯会生;张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安凯悦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18/66 | 分类号: | C08G18/66;C08G18/42;C08G18/61;C08G18/10;D06M15/653 |
代理公司: | 淮安市科文知识产权事务所 32223 | 代理人: | 谢观素 |
地址: | 2233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合成革 表面 处理 用蜡光 聚氨酯 树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合成革用聚氨酯弹性体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合成革表面处理用蜡光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氨酯人造革与合成革具有耐磨、耐寒、透气、耐老化、质地柔软等优点,在我国已有三十多年的生产历史,已成为天然皮革的主要替代品并得到消费者的认可。目前,市场对聚氨酯合成革产品的质量、品种要求越来越高,对皮革表面通过涂饰、印刷、压花、磨皮等后处理工艺,提高产品附加值和质量档次,满足各种层次消费者不同用途的需要,已成为合成革制造厂家的主要手段。
为满足合成革厂家对皮革表面处理的需求,近几年来,化工助剂生产厂家竞相开发,推出了诸如变色、疯马、龟裂、发泡、滑感、高亮等各种性能的涂饰剂产品。但这些涂饰剂大多是以普通聚氨酯树脂或丙烯酸树脂为载体,通过添加消光粉、硅油、蜡粉、溶剂等助剂,通过物理混合的方法加工而成。存在着耐磨性、耐久性、耐水洗性差等缺陷,使皮革的风格难以长久保持。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皮革涂饰剂存在的不足,根据市场及客户的需求,提供一种合成革表面处理用蜡光聚氨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合成革表面处理用蜡光聚氨酯树脂,由高分子二元醇化合物、扩链剂、二异氰酸酯和溶剂组成,以聚氨酯树酯的总质量计,上述各组成的质量含量如下:
高分子二元醇化合物:12~16%
扩链剂 :4~6%
二异氰酸酯 :9~12%
溶剂 :68~72%
催化剂 :0.01~0.1%
抗氧剂 :0.03~0.06%
终止剂 :0.05~0.1%。
本发明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的高分子二元醇化合物为聚己内酯二醇化合物、聚酯多元醇化合物、羟烷基封端聚硅氧烷化合物。
所述聚己内酯二醇化合物由乙二醇为起始剂制备,数均分子量为1000~3000g/mol;
所述聚酯多元醇为聚己二酸乙二醇酯二元醇、聚己二酸乙二醇-1,4-丁二醇酯二元醇、聚己二酸-1,4-丁二醇酯二元醇、聚己二酸乙二醇-二乙二醇酯二元醇、聚己二酸乙二醇-新戊二醇酯二元醇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数均分子量为700~4000g/mol;
所述羟烷基封端聚硅氧烷,其分子式为:
HO-R-Si(CH3)2-0-[- Si(CH3)2-0-]a-Si(CH3)2-R-OH ,
R 为(-C2H4-O-)m 或(-C3H6-O-)m或(-C2H4-O-)m (-C3H6-O-)m a=1~100,m=0~20,n=1~20;数均分子量为1000~10000g/mol。
所述羟烷基封端聚硅氧烷用量占高分子二元醇的百分比为:2%~10%。
所述的扩链剂由小分子二元醇、二元胺化合物组成,二者质量比为18~66:82~34。
所述的二元醇为乙二醇、1.4-丁二醇、1.6-己二醇、新戊二醇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所述的二元胺为异佛尔酮二胺、4.4-二氨基二环己基甲烷、乙二胺的一种或两种组合。
所述的二异氰酸酯为脂肪族二异氰酸酯,即: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1.6-己二异氰酸酯、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组合。
所述溶剂为二甲基甲酯胺和丁酮,两者的质量比为60~80:40~20。
所述催化剂为有机锡类催化剂,即辛酸亚锡或二月桂酸二丁基锡,或两者组合;
所述终止剂为吗啉;
所述抗氧剂为亚磷酸三苯酯。
以上所述的“一种或几种组合”,可以是任意重量比例的组合。
蜡光聚氨酯树脂质量指标为:固含量(%):30±1,粘度(mPa.s/25℃):1800-2200。
制备上述的合成革表面处理用蜡光聚氨酯树脂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按上述配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安凯悦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淮安凯悦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1069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