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载流子储存槽栅双极型晶体管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15629.6 | 申请日: | 2012-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006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8 |
发明(设计)人: | 陈万军;齐跃;汪志刚;张波;李泽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29/10 | 分类号: | H01L29/10;H01L29/739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温利平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载流子 储存 槽栅双极型 晶体管 | ||
1.一种载流子储存槽栅双极型晶体管,包括集电极结构、漂移区结构、发射极结构和栅极结构;所述集电极结构包括P+集电区(10)和P+集电区(10)背面的金属化集电极(11);所述漂移区结构包括位于P+集电区(10)正面的N-层(1);所述栅极结构为沟槽栅结构,位于N-层(1)顶层两侧,由沟槽型多晶硅栅、沟槽型多晶硅栅表面的金属化栅极(4)和沟槽型多晶硅栅侧面及底面的栅氧化层(3)构成;所述发射极结构包括P型基区(2)、位于P型基区(2)顶部两侧的N+发射区(5)、位于P型基区(2)顶部中间的P+接触区、与N+发射区(5)和P+接触区表面接触的金属化发射极(6),以及位于P型基区(2)和N-层(1)之间的N+载流子存储层(7);所述栅极结构中的栅氧化层(3)侧面分别与N+发射区(5)、P型基区(2)和N+载流子存储层(7)接触,所述栅极结构中的栅氧化层(3)底面与N-层(1)接触;其特征在于,所述N+载流子存储层(7)中还具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P+条(8);所述P+条(8)的顶面与P型基区(2)接触、底面与N-层(1)接触,且其长度方向平行于整个器件的宽度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流子储存槽栅双极型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P+条(8)由离子注入及高温推结工艺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流子储存槽栅双极型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P+条(8)的数目、掺杂浓度、长宽尺寸以及相邻两条P+条(8)之间的间距可根据对电场调制的要求进行优化取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流子储存槽栅双极型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漂移区结构为PT型或FS型漂移区结构,即在漂移区结构的N-层(1)和集电极结构的P+集电区(10)之间还具有一层N+缓冲层(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15629.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利用灯盖控制开关的照明警示设备
- 下一篇:混凝土振动器系统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