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纤维增强塑料板式弹簧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22997.3 | 申请日: | 2012-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853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1 |
发明(设计)人: | 吴辉;李再柯;曾竟成;姜其斌;王甲世;王春花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70/34 | 分类号: | B29C70/34;B29C71/02;B29B15/10 |
代理公司: |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51 | 代理人: | 王法男 |
地址: | 412007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纤维 增强塑料 板式 弹簧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悬架系统中部件的制造方法,具体涉及一种纤维增强塑料板式弹簧的低成本制造方法,主要用于制作汽车复合材料板式弹簧。
背景技术
板式弹簧多用于汽车悬架的减震,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车辆,如商用车(客车、货车等)、越野车及轨道车辆等。
长久以来,弹簧钢制成的板式弹簧已广为人知。弹簧钢制板式弹簧的制造成本较为低廉,并具有较好的车辆减震效果,但该板式弹簧自重大且安全断裂(脆性断裂)性差,直接导致燃料消耗的增加及安全性能下降。
同样被人广为人知的还有纤维增强塑料制成的板式弹簧。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纤维复合材料板式弹簧得到了广泛应用。与同类钢制板式弹簧相比,纤维增强塑料板式弹簧具有重量轻、弹性应变大、比应变能高、疲劳寿命长及安全断裂(非脆性断裂)性好的特点,是钢板弹簧的替代品。
目前,纤维增强塑料板式弹簧多采用树脂传递成型与纤维缠绕成型制备。树脂传递成型工艺制备纤维增强塑料板式弹簧纤维含量较低,孔隙率大,成型时易出现树脂分布不均以及褶皱,影响板簧的性能。而缠绕成型制备纤维增强塑料板式弹簧适应性小,不能制备任意结构形式的板簧,且成型工艺复杂,技术要求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性能优异、低成本、制作工艺简单的纤维增强塑料板式弹簧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纤维增强塑料板式弹簧制造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一)选料
选取0o单向纤维、±45°纤维编织布、0°/90°纤维编织布;其中,0o单向纤维为纤维是与布匹长度方向成0°方向(即水平方向)排布的纤维布,±45°纤维编织布为纤维是与布匹长度方向成45°交叉排布的纤维布,0°/90°纤维编织布为纤维是与布匹长度方向成0°方向和90°方向(即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十字交叉排布的纤维布。
(二)制作预浸料
将0o单向纤维、±45°纤维编织布、0°/90°纤维编织布分别进行预浸处理,分别得到0o纤维方向预浸料、±45o纤维0°/90°纤维编织布方向预浸料及0°/90°纤维方向预浸料;其中,预浸料中纤维质量分数为50%-80%,其它为预浸树脂基体;0o纤维方向单向预浸料中纤维的纤维面密度800g/m2-2500g/m2;双向纤维预浸料中±45o纤维方向或0°/90°纤维方向预浸料中纤维的纤维面密度600g/m2-2500g/m2;
(三)裁剪
将经过预浸处理的预浸料按照板簧形状进行裁剪;其中,0o纤维方向预浸料与0°/90°纤维方向预浸料沿0o纤维方向裁剪,且0o纤维方向预浸料裁剪需保证纤维方向沿纵向方向平行排布;±45o纤维方向预浸料的裁剪方向与该预浸料纤维方向成45o角;上述裁剪后的预浸料形状与板簧相似,端部呈梯形,中部呈矩形;
(四) 铺层
将裁剪的预浸料按照铺层方式贴合在模具上制成预成型体;
(五)热成型
将预成型体置于热压机内,调整好压机的温度、时间及压力,对预成型体进行固化;
(六)后处理
热成型完成后,冷却、脱模,将板簧放入烘箱内进行后热处理。目的是为了消除板簧内部应力以及调整树脂固化程度。最后利用切割机等设备对板簧进行切割、打磨,除去飞边和毛刺。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二)中的单向或双向纤维预浸料的预浸树脂基体为聚酯、乙烯基树脂、环氧树脂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纤维为玻纤、碳纤、有机纤维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上述预浸料中的纤维是连续不经切断的。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四)中预成型体可以是由0o纤维方向预浸料、±45o纤维方向预浸料或0°/90°纤维方向预浸料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铺设而成。
预成型体铺设形式有以下几种:
1)0o纤维方向预浸料预成型体;
2)±45o纤维方向预浸料预成型体;
3)0°/90纤维方向°预浸料预成型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2299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