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轴承装置、具备其的减速机构、及马达旋转力传递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30798.7 | 申请日: | 2012-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9664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01 |
发明(设计)人: | 野村启太;宅野博;山本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
主分类号: | F16C33/38 | 分类号: | F16C33/38;F16C33/66;F16C3/18;F16H57/04;B60K1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7 | 代理人: | 王轶,李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轴承 装置 具备 减速 机构 马达 旋转 传递 | ||
1.一种轴承装置,
该轴承装置具备:
旋转轴,该旋转轴具有至少两个偏心部,所述至少两个偏心部在旋转轴线的周围隔开相等间隔排列、且以从所述旋转轴线朝放射方向隔开相等间隔分离的轴线作为中心轴线;以及
至少两个滚动轴承,所述至少两个滚动轴承分别配置在所述旋转轴的所述至少两个偏心部的外周周围,具有:多个滚动体,所述多个滚动体在内外两个滚道部之间滚动;以及保持架,该保持架保持所述多个滚动体,使所述多个滚动体在所述中心轴线的周围能够隔开相等间隔滚动,
所述轴承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两个滚动轴承的所述保持架分别具有:圆环状的基部,该圆环状的基部夹装在所述内外两个滚道部之间;以及多个间隔壁部,所述多个间隔壁部用于与所述基部一起形成兜孔,在一方的滚动轴承中,所述基部由第一油承接部形成,所述第一油承接部使所述基部的轴线方向的一部分突出至相比所述内外两个滚道部中的内侧的滚道部靠轴线方向外侧的位置,且所述第一油承接部在另一方的滚动轴承的轴线方向外侧、且是所述旋转轴线的周围从所述另一方的滚动轴承侧承接润滑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轴由具有在所述旋转轴的内外周面开口的油供给路的空心的轴部件形成,对于所述至少两个滚动轴承,在所述另一方的滚动轴承中,所述基部由第二油承接部形成,所述第二油承接部使所述基部的轴线方向的一部分突出至相比所述内外两个滚道部中的内侧的滚道部靠轴线方向外侧的位置,且所述第二油承接部从所述油供给路承接润滑油。
3.一种减速机构,
该减速机构具备:
减速部,该减速部具有输入部件以及输出部件,对利用所述输入部件输入的旋转力进行减速,并从所述输出部件输出;
轴承部,该轴承部对所述减速部的所述输入部件进行支承,使得所述输入部件能够绕其中心轴线旋转,
所述减速机构的特征在于,
所述轴承部是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轴承装置,
所述减速部的所述输入部件具有:由所述一方的滚动轴承支承的第一输入部件、以及由所述另一方的滚动轴承支承的第二输入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速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承部在所述旋转轴具有第一油流路,该第一油流路在所述另一方的滚动轴承的所述内外两个座圈之间开口,所述减速部在所述第二输入部件具有第二油流路,该第二油流路与所述第一油流路连通,且在所述一方的滚动轴承的所述内外两个座圈之间开口。
5.一种马达旋转力传递装置,
该马达旋转力传递装置具备:
电动马达,该电动马达产生马达旋转力;以及
减速传递机构,该减速传递机构对所述电动马达的所述马达旋转力进行减速,并将驱动力传递至驱动力传递对象,
所述马达旋转力传递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减速传递机构是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减速机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马达旋转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减速传递机构将所述驱动力传递到作为所述驱动力传递对象的差动机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捷太格特,未经株式会社捷太格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30798.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胆香鼻炎片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 下一篇:一种Rete网络的建立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