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轮胎胎沟之防夹石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33886.2 | 申请日: | 2012-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259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陈秀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正新海燕轮胎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C11/13 | 分类号: | B60C11/13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渠述华 |
地址: | 361022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轮胎 防夹石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轮胎胎面花纹沟结构,特别是轮胎胎沟之防夹石结构。
背景技术
大多数交通工具均借由车轮的滚动,以使车体前进或后退,而车胎则是界于地面及轮圈之间的媒介,其利用塑性材质所具有可吸震的特性,以使车体行进中可缓冲来自地面的冲击力,提升乘坐的舒适性。
轮胎的胎体需具有支撑性,利用于胎体内埋设高强度帘布层、带束层、或金属带等构件,其中帘布层材质多为如玻璃纤维、或聚酰胺纤维;轮胎的胎面则增设有若干胎纹,借以增加排水性及抓地性,甚至可以降低噪音。
近来,轮胎的技术已发展至朝向防夹石的功能,主要为解决轮胎行驶时,尤其是遇及非铺设路况,常导致小碎石进入而卡制于胎纹内,而此一夹石情形,往往会造成轮胎的排水性能下降,尤其以高荷重的巴士或卡车用轮胎如发生夹石状况时,因长期重力下于小碎石卡制的胎沟周边处产生一集中应力,而开始产生龟裂,以致使用寿命缩短,严重时甚至会爆胎危害行驶安全。
进一步分析具防夹石的轮胎技术,其大致可分为「凸设式」及「凹设式」两大类,其中「凹设式」是指于轮胎沟槽内沿其沟纹方向设置较大的凹槽,以提供较大空间来避免夹石情形发生,如美国第US4,747,435号专利所揭露的胎纹结构;「凸设式」则是于胎沟内由胎沟底面凸伸设置平台呈预设高度,以防止小碎石卡制胎沟深处,仅于浅处部位尚能自行排除而达到防石效果,如美国第US7,980,281号专利及第US5,492,161号专利所揭露的轮胎胎沟结构。
本发明是针对「凸设式」的轮胎防夹石作进一步研究,按美国第US7,980,281号所揭露的胎沟结构,其提供一轮胎是以一胎面提供一沟槽部位,及由该沟槽分隔的一接地部位;其中一个突出条纹沿凹槽部分的延伸方向延伸以提供凹槽部位的一沟底;该突出条纹是提供一顶头部朝轮胎外缘端凸出,及一基部较窄于该顶头部且与各该顶头部及沟底连接;其中突出条纹的高度H与该沟部沟槽深度D的H/D比为0.22。
另一种「凸设式」的轮胎防夹石结构,如美国第US5,492,161号专利所揭露,其提供一种卡车或巴士用辐射胎,包含:花纹沟槽具有形成于胎边的下半部,其中一加强部由该花纹沟槽的至少一边朝中心延伸,该相对应凹槽的宽度减少于较低的部位,及一窄胎肩,包含复数窄刀切沟槽提供每一该加强部超过实质整体宽度,及非同一边的沟槽的上半部,该胎肩形成于一间隔,其间隔范围为3-10mm,于该轮胎胎沟的胎肩垂直方向至纵向方向,及该胎肩的一末端开向该花纹沟槽之间,且该胎肩的另一末端呈封闭状并止于该加强部。
上述「凸设式」结构中,前者于该沟底内朝沟槽开口方向延伸预设高度的该顶头部,后者则于沟槽内其一壁缘及沟底共同形成平台状的加强部,借以缩小胎沟空间,并尽量避免小碎石因卡制于沟槽深处,而致更无法自动地及顺利地排出。
惟,以前者而言,该基部形成的颈部,事实上则更可能使石头进入后,卡制于较小外径的颈部地方,而更不易达到自行排石的功效;后者结构则会在轮胎磨耗至该平台时,整体沟槽变窄,且沟纹内供水流的体积将大为减少,排水性也大为降低,而容易使车胎行进中产生滑移现象。故本案便由此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轮胎胎沟之防夹石结构,以解决前述问题,同时可达到较优的排水性及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轮胎胎沟之防夹石结构,以默认数量设于一胎面上,其包含有:一胎纹沟,以一沟底及两侧缘壁延伸预设高度的开放槽状,其两侧缘壁为分别设为具有预设斜度的一第一侧壁及一第二侧壁,且各该第一、第二侧壁两者的缘壁斜度相异;一凸阶组,设于该胎纹沟内,其具凸设预设高度于该第一侧壁上的一第一凸阶,及凸设预设高度于该第二侧壁上的一第二凸阶,各该第一、第二凸阶分别以预设曲率凸伸的曲面,并沿各该第一、第二侧壁连续延伸设置,且各该第一、第二凸阶两者的凸设高度相异。
所述各该第一凸阶、第二凸阶至该沟底的高度尺寸范围,为该胎面至该沟底高度尺寸的30%-50%。
所述靠近轮胎胎面中心的缘壁为该第一侧壁,靠近该胎肩的缘壁为该第二侧壁,该第一侧壁与该沟底的倾角大于该第二侧壁与该沟底的倾角。
所述该第一侧壁与该沟底的倾斜角度范围为65-85度;该第二侧壁与该沟底间的倾斜角度范围为55-80度。
所述该第一凸阶以若干凸部及若干凹部连续交互设置所形成;该第二凸阶以若干凸部及若干凹部连续交互设置所形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正新海燕轮胎有限公司,未经厦门正新海燕轮胎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3388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强度气体放电灯结构
- 下一篇:个性化语音采集与语义确定系统及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