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植物渣滓中不溶性多酚的提取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47147.9 | 申请日: | 2012-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239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庄永亮;段秀;刘蒙蒙;孙丽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L3/3472 | 分类号: | A23L3/3472;A23L1/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植物 渣滓 中不溶性多酚 提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精深加工技术和工业副产品高值化再利用领域,涉及一种植物资源渣滓中不溶性多酚的提取方法。
背景技术
酚类化合物在植物体内一般以游离、酯化和不溶性三种形式存在。酚类化合物具有羧基和羟基,可以与胞壁多糖(纤维素)形成酯键或醚键,还可与醇、其他酚酸、碱等小分子物质酯化。据报道,在大米和玉米的酚类化合物中,分别有74%和69%的酯化和不溶性多酚,它们多以与胞壁多糖等大分子物质结合的形式存在,稳定性高,不易降解和转移。工业生产中,如果蔬榨汁、咖啡浸提、中药制剂的制取、植物香料的制取、谷物豆类的制浆和制粉等,植物原料中的酯化和不溶性多酚一般是残留在渣滓中,被作为工业副产品而被废弃。本实验室研究发现,不溶性酚类物质在脂质体系中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甚至显著优于商品抗氧化剂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BHT)。所以,将工业加工后的植物渣滓中的不溶性多酚制取出来,不仅可实现工业副产品的高值化再利用,还可为食品工业提供有效的天然抗氧化剂和人体保健的功能性成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植物渣滓中不溶性多酚的提取方法。
本发明为实现以上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1)以工业加工后的植物渣滓作为原料,微波干燥,粉碎,20~40目过筛;
2)向原料中加入pH4.4~5.2的0.02 mol/L 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料液比为1:5~1:50(W/V),然后加入原料重量0.5~5%的纤维素酶,45~65℃振荡水解30~180 min,水解结束后,向水解液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或其浓溶液,使溶液中NaOH最终浓度为0.5~4 mol/L,同时超声波辅助碱水解,碱水解结束后,用6 mol/L HCl 调节溶液pH至2,离心后上清液减压浓缩,按体积比1:1~1:3的比例用乙醚对浓缩液进行萃取,萃取次数为1~6次,合并乙醚相后,在30 ℃减压浓缩至干,同时对乙醚进行回收,所得固体为不溶性多酚物质。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的制备采用常规方法。
本发明中的原料为工业加工副产品---植物渣滓,可以是果汁工业榨汁后的果蔬渣滓、速溶咖啡浸提后的咖啡豆渣滓、植物性天然香料生产后的渣滓、植物性中药制剂生产后的渣滓、各种谷物豆类制浆或制粉后的渣滓等。
本发明所述的方法中微波干燥条件为:微波输出功率为200~800 W,作用时间为5~20 min。
本发明中超声波辅助碱水解条件为:超声波发生功率为60~120 W,温度为30~80 ℃,作用时间为30~120 min。
根据本实验室的相关研究结果,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提出基于下述原理:
1)工业加工后的植物渣滓主要是纤维素,利用纤维素酶破坏纤维素链的结晶结构,水解纤维素为低分子量的碳水化合物,一方面可释放被纤维素链包裹的酚类物质,另一方面降低了酯化酚类物质的分子量,有利于后继碱对酯键的皂化;
2)应用了碱对酯键的皂化作用,将酚类物质与糖、醇、其它酚酸等形成的酯键进行水解,使原本被酯化的和不溶的多酚游离出来,进而被溶剂进行提取、制备。
本发明所述方法的优点有:
1)建立一种快速、高效的植物渣滓中不溶性多酚的制备方法;
2)可实现工业加工后植物渣滓副产品的高值化再利用;
3)不仅为食品工业提供高效的天然抗氧化剂,也为人体提供天然保健成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发明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内容,实施例中方法如无特殊说明的,均采用常规技术。
实施例1:植物渣滓中不溶性多酚的提取方法,具体操作如下:
以制取精油后的玫瑰花渣滓作为原料,微波干燥,输出功率为200 W,作用时间为20 min,粉碎,过20目筛;在渣滓粉末中加入pH5.2的0.02 mol/L 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料液比为1:50(W/V),然后加入原料重量0.5%的纤维素酶,60℃震荡水解180 min,水解结束后,向水解液中加入NaOH固体,使溶液中NaOH的浓度为4mol/L,同时超声处理,超声波功率为120W,温度为30 ℃,处理30 min,碱水解结束后,用6 mol/L HCl调节溶液pH为2,离心后上清液减压浓缩,最后按体积比1:1的比例用乙醚对浓缩液进行萃取,萃取次数6次,合并乙醚相后,在30℃减压旋蒸至干,同时对乙醚进行回收,所得固体为不溶性多酚物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4714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