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触控面板与软性电路板的接合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52876.3 | 申请日: | 2012-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77368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1-23 |
发明(设计)人: | 黄永立;林裕生;黄南程;姜日炘 | 申请(专利权)人: | 瀚宇彩晶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陈小雯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面板 软性 电路板 接合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接合结构,且特别是涉及一种触控面板与软性电路板的接合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触控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在各式多媒体电子产品中,特别是随身的移动式产品,如手机、电子书、平板电脑等。使用触控技术作为输入的手段可有效取代现有的键盘或鼠标的输入方法。除了便利性之外,更由于操作的直觉性,触控的输入方式技术已成为极受欢迎的人机界面与多媒体互动方式。
一般来说,触控面板会通过电路板而与驱动装置电连接,以使触控面板的触控信号能够传递至驱动装置中。由于电路板是接合在触控面板的周边区,而触控面板的周边区通常会设置有为了遮蔽传输导线的黑矩阵层。因此,在不透光的黑矩阵层地遮蔽下,使用者无法清楚地判断(检视)黑矩阵层下方的触控面板上的传输导线与软性电路板上的连接导线的接合状态。所以,如何更精确且清楚地判断黑矩阵下方的传输导线与软性电路板上的连接导线的接合状态,似乎成为触控面板与软性电路板之间组装发展的下一个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控面板与软性电路板的接合结构,可容易地且清楚地确认软性电路板是否与触控面板有效接合。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触控面板与软性电路板的接合结构,其包括一触控面板、一软性电路板以及一导电胶层。触控面板包括多条传输导线以及一遮蔽层,其中传输导线配置于遮蔽层上。软性电路板配置于触控面板的下方,且包括一基材与多条配置于基材上的连接导线,其中每一连接导线包括一第一连接部以及一第二连接部,而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相隔一间距且彼此电性绝缘。导电胶层配置于触控面板的传输导线与软性电路板的连接导线之间,其中连接导线的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通过导电胶层与传输导线电连接而构成一电性回路。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触控面板具有一触控区以及一环绕触控区的周边区,且遮蔽层配置于周边区。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之间距介于10微米至30微米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传输导线在软性电路板上的正投影分别与对应的连接导线的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在软性电路板上的正投影重叠。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导电胶层的材质为一各向异性导电胶(Anisotropic Conductive Film,ACF)。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各向异性导电胶包括一胶体以及多个导电粒子。导电粒子分布于胶体中,其中软性电路板经由导电粒子与触控面板电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每一导电粒子的粒径介于3微米至3.5微米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导电胶层的厚度介于16微米至20微米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传输导线的材质与连接导线的材质包括金属或金属氧化物。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触控面板包括一电阻式触控面板、一电容式触控面板、一光学式触控面板或一表面声波式触控面板。
基于上述,本发明通过连接导线的设计,在接合软性电路板与触控面板时,导电胶层电连接传输导线与连接导线的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而构成一电性回路,则可表示软性电路板与触控面板之间为有效接合。相较于现有通过人眼直视观察黑矩阵层下的传输导线与连接导线的接合状态,本发明通过电性导通的方式可更容易地且清楚地确认软性电路板与触控面板之间是否为有效接合。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面板与软性电路板的接合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1B为图1A的显示面板与软性电路板的接合结构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触控面板
110:传输导线
112:触控区
114:周边区
120:遮蔽层
200:软性电路板
210:基材
220:连接导线
222:第一连接部
224:第二连接部
300:导电胶层
310:胶体
320:导电粒子
D:粒径
L:电性回路
P:间距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瀚宇彩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瀚宇彩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5287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触控面板
- 下一篇:触控系统及其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