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球面光学元件在传统加工阶段的目标形状优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65143.3 | 申请日: | 2012-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664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9 |
发明(设计)人: | 张云;王于岳;祝徐兴;冯之敬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G02B27/00 | 分类号: | G02B2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鸿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7 | 代理人: | 邸更岩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海淀区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球面 光学 元件 传统 加工 阶段 目标 形状 优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学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非球面光学元件在传统加工阶段的目标形状优化方法。
背景技术
光学元件的表面形状通常有以下几种:平面、球面、非球面和自由曲面。其中,用于光学系统中的非球面通常为抛物面、双曲面和椭球面等具有回转对称特性的曲面。为方便起见,回转对称非球面可简称为非球面。离轴非球面取自非球面,但偏离非球面的回转轴,是一类特殊的非球面。一般离轴非球面元件本身没有回转对称性,但由于其取自非球面,所以也将离轴非球面归入非球面分类中。自由曲面没有特定的对称性,可以是任意可能的形状。
在现代光学系统中,适当引入非球面光学元件能够代替两个甚至多个球面光学元件,显著减小系统体积和减轻系统重量。此外,使用非球面光学元件可以更为便捷地修正系统成像误差,提高成像质量。因此,非球面光学元件的市场需求日趋强烈。
然而,生产非球面光学元件需要先进的制造和测量设备,导致目前非球面光学元件的制造成本高昂。除了热压成型技术外,其他大部分非球面光学元件制造技术均基于去除材料的原理,即逐步在工件表面去除多余材料,使表面形状更接近理想表面形状。
由于目前的球面光学元件制造技术(传统加工技术)已很成熟且能够以低廉的成本制造球面,为了降低非球面光学元件制造成本,通常在粗加工(传统加工)阶段,先生产一个表面形状与该非球面接近的球面工件,然后在精加工(先进光学加工)阶段再将球面修整为非球面。这种方法可以缩短非球面制造设备的使用时间,进而降低了非球面光学元件的制造成本。
综上所述,需要首先确定非球面光学元件在传统加工阶段的目标形状(接近球面)。但由于大部分非球面加工技术基于去除材料的原理,所以接近球面的求解要在一定的限制条件(正去除量)下进行。
绝大部分情况下,光学系统中采用的非球面均为二次曲面。这是由于高次曲面的测量尚无成熟的解决方法,而二次曲面的测量较方便一些,并且二次曲面就能够满足大部分系统的设计要求。
如图1所示,以离轴二次凹非球面镜为例。确定接近球面的传统方法如下。
在对称平面z=0内,二次曲面的截面曲线为
y2=2R0x-(1-e2)x2 (1)
式(1)将所有二次曲线的顶点统一到坐标原点。其中R0是原点处的曲率半径,e为二次曲线的偏心率。P1、P2为离轴二次凹非球面镜的边界点。与普通回转对称非球面相同,传统方法认为接近球面的球心仍在x轴上,记为(c,0)。令(c,0)到P1、P2点距离相同,可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6514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