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础隔震结构及其托换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85500.2 | 申请日: | 2012-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264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发明(设计)人: | 董有;赵恩平;万兆;鞠树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筑福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1/08 | 分类号: | E02D31/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43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础 结构 及其 处理 方法 | ||
1.一种基础隔震结构,包括基础、地圈梁(3)、叠层橡胶隔震垫(8),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包括条形基础以及独立基础(1),独立基础(1)之间设置有条形基础以及条形基础之上的墙体;所述独立基础(1)上设置有两根托梁柱(2),两根托梁柱(2)之间架设有枕梁(11),枕梁(11)上通过调整螺栓(9)设置有叠层橡胶隔震垫(8),叠层橡胶隔震垫(8)上部通过调整螺栓(9)连接设置有肩梁(7),肩梁(7)设置于地圈梁(3)底部,肩梁(7)呈倒T型,相邻肩梁(7)之间并在地圈梁(3)底部设置有托梁(4),托梁(4)与下部墙体之间断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础隔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枕梁(11)下部与独立基础(1)之间灌注有C30微膨胀混凝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础隔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叠层橡胶隔震垫(8)下部与枕梁(11)之间灌注有无收缩灌浆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础隔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独立基础(1)为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础隔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托梁柱(2)为预制钢筋混凝土托梁柱(2),所述的托梁(4)为预制钢筋混凝土托梁(4),所述的肩梁(7)为预制钢筋混凝土肩梁(7),所述的枕梁(11)为预制钢筋混凝土枕梁(1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础隔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独立基础(1)的尺寸为:长×宽=3.0m×2.0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础隔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托梁柱(2)截面为“牛腿”形。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基础隔震结构的托换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开挖基槽,将原条形基础间隔加宽加厚变成独立基础(1),并在独立基础(1)上安装托梁柱(2);
步骤二:在叠层橡胶隔震垫(8)位置,地圈梁(3)下开650mm×650mm的肩梁洞口,安装肩梁(7),用伸入托梁柱(2)内的调整螺栓(9)加之上的临时垫块(5)将肩梁(7)与地圈梁(3)顶紧,地圈梁(3)与肩梁(7)的缝隙用无收缩灌浆料灌实;
步骤三:在肩梁(7)下到独立基础(1)间清出1000mm ×1200mm的洞口,安装枕梁(11),枕梁(11)至独立基础(1)间用C30微膨胀混凝土填实;
步骤四:安装叠层橡胶隔震垫(8),用伸入枕梁(11)的调整螺栓(9)把叠层橡胶隔震垫(8)与上部肩梁(7)顶紧,上好叠层橡胶隔震垫(8)上下部所有调整螺栓(9),用无收缩灌浆料填实叠层橡胶隔震垫(8)与枕梁(11)的空隙;
步骤五:卸除肩梁(7)与托梁柱(2)间的临时垫块(5),叠层橡胶隔震垫(8)安装完成,断开地圈梁(3)下的墙体,形成隔震层,用水准仪核查隔震层的垂直变形情况,并在相邻肩梁(7)之间通过连接螺栓(6)连接设置托梁(4);
步骤六:清除隔震层下的回填土,做架空地面的托梁和现浇板,现浇板底至地基表面空隙不小于250mm;
步骤七:对穿过隔震层的各种管线设置柔性连接,防止地震时水平位移过大将其切断;
步骤八:修建叠层橡胶隔震垫(8)维护及更换的通道和检查孔,做叠层橡胶隔震垫(8)的维护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筑福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筑福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85500.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文档数据输入建议
- 下一篇:大功率COB封装LED结构及其晶圆级制造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