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础隔震结构及其托换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85500.2 | 申请日: | 2012-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264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发明(设计)人: | 董有;赵恩平;万兆;鞠树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筑福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1/08 | 分类号: | E02D31/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43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础 结构 及其 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础隔震结构及其托换处理方法,属于抗震加固领域。
背景技术
采用隔震技术对建筑进行抗震加固是一种全新的抗震加固思路,该技术通过在建筑物下部设置一道隔震层来吸收和阻断地震能量对上部结构的输入,减少上部结构得地震反应,以提高建筑抗震能力。传统的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加固方法会对原结构在外观和结构上造成较大影响,采用设置基础隔震层的方法能解决这一问题。
但是,用隔震方法加固既有多层砌体结构的托换技术复杂,工程量大,施工工期长,是目前采用隔震方法在工程实践中遇到的现实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础隔震结构及其托换处理方法,包括:预制钢筋混凝土托梁柱、预制钢筋混凝土托梁、预制钢筋混凝土肩梁、预制钢筋混凝土枕梁及叠层橡胶隔震支座组成的隔震层。其利用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代替现浇梁,能很好地解决隔震支座安装的托换问题,达到安全、可靠、方便、快捷的目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础隔震结构,包括基础、地圈梁、叠层橡胶隔震垫,所述基础包括条形基础以及独立基础,独立基础之间设置有条形基础以及条形基础之上的墙体;所述独立基础上设置有两根托梁柱,两根托梁柱之间架设有枕梁,枕梁上通过调整螺栓设置有叠层橡胶隔震垫,叠层橡胶隔震垫上部通过调整螺栓连接设置有肩梁,肩梁设置于地圈梁底部,肩梁呈倒T型,相邻肩梁之间并在地圈梁底部设置有托梁,托梁与下部墙体之间断开。
进一步地,所述的枕梁下部与独立基础之间灌注有C30微膨胀混凝土。
进一步地,所述的叠层橡胶隔震垫下部与枕梁之间灌注有无收缩灌浆料。
进一步地,所述的独立基础为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
进一步地,所述的托梁柱为预制钢筋混凝土托梁柱,所述的托梁为预制钢筋混凝土托梁,所述的肩梁为预制钢筋混凝土肩梁,所述的枕梁为预制钢筋混凝土枕梁。
进一步地,所述独立基础的尺寸为:长×宽=3.0m×2.0m。
进一步地,所述的托梁柱截面为“牛腿”形。
上述基础隔震结构的托换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开挖基槽,将原条形基础间隔加宽加厚变成独立基础,并在独立基础上安装托梁柱;
步骤二:在叠层橡胶隔震垫位置,地圈梁下开650mm×650mm的肩梁洞口,安装肩梁,用伸入托梁柱内的调整螺栓加之上的临时垫块将肩梁与地圈梁顶紧,地圈梁与肩梁的缝隙用无收缩灌浆料灌实;
步骤三:在肩梁下到独立基础间清出1000mm×1200mm的洞口,安装枕梁,枕梁至独立基础间用C30微膨胀混凝土填实;
步骤四:安装叠层橡胶隔震垫,用伸入枕梁的调整螺栓把叠层橡胶隔震垫与上部肩梁顶紧,上好叠层橡胶隔震垫上下部所有调整螺栓,用无收缩灌浆料填实叠层橡胶隔震垫与枕梁的空隙;
步骤五:卸除肩梁与托梁柱间的临时垫块,叠层橡胶隔震垫安装完成,断开地圈梁下的墙体,形成隔震层,用水准仪核查隔震层的垂直变形情况,并在相邻肩梁之间通过连接螺栓连接设置托梁;
步骤六:清除隔震层下的回填土,做架空地面的托梁和现浇板,现浇板底至地基表面空隙不小于250mm;
步骤七:对穿过隔震层的各种管线设置柔性连接,防止地震时水平位移过大将其切断;
步骤八:修建叠层橡胶隔震垫维护及更换的通道和检查孔,做叠层橡胶隔震垫的维护井。
有益效果:采用本发明的上述方法能够使隔震托换的施工更快捷,质量提高,造价降低。
附图说明
图1为砌体结构基础隔震加固布置大样图。
图2为隔震垫及隔震托换预制构件剖面图。
图3为托梁柱连接剖面图。
图4为托梁平面图。
图5为图4中端头A-A剖面图。
图6为枕梁连接布置大样图。
图中,1独立基础;2托梁柱;3地圈梁;4托梁;5临时垫块;6连接螺栓;7肩梁;8叠层橡胶隔震垫;9调整螺栓;10维护井墙;11枕梁;12C30微膨胀混凝土。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6所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筑福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筑福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8550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文档数据输入建议
- 下一篇:大功率COB封装LED结构及其晶圆级制造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