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治蓝莓枯萎病的生防菌株KMXU1及其生防菌剂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410181.6 申请日: 2012-10-24
公开(公告)号: CN103013854A 公开(公告)日: 2013-04-03
发明(设计)人: 余磊;赵建荣 申请(专利权)人: 昆明学院
主分类号: C12N1/20 分类号: C12N1/20;A01N63/00;A01P3/00;C12R1/07
代理公司: 昆明今威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53115 代理人: 杨宏珍
地址: 650214 云南*** 国省代码: 云南;5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防治 蓝莓 枯萎病 菌株 kmxu1 及其 生防菌剂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防治蓝莓枯萎病的生防菌株KMXY1及其生防菌剂,属生物农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蓝莓 (Vaccinium spp.),是一类属于杜鹃花科 (Ericaceae) 越橘属 (Vaccinium) 的多年生小浆果类果树,广泛地应用于医药、保健、化妆品和环境保护等各方面,联合国粮农组织将其果实列为人类世界五大健康食品之一[1, 2],也是南方酸性土丘陵地区值得发展的经济作物。据统计,到 2008 年,全国超过 10 个省份开始了大面积的商业化栽培,总栽培面积由 2000 年的 24 hm2 快速发展到 2000 余 hm2,预计未来 10 年内将超过 10 万 hm2[3] 。但是随着生产面积的不断扩大,蓝莓病害也日趋严重,严重影响和制约蓝莓产业的发展。蓝莓枯萎病主要通过根部或枝条伤口侵入导致整个蓝莓植株或个别枝条迅速死亡,调查发现,该病发病率通常在 10%~15%,重者可达 25% 以上,引起蓝莓整株枯萎,造成严重损失。引起蓝莓枯萎病的病原菌-葡萄座腔菌属 (Botryosphaeria Ces.&De Not.) 是一类世界性分布的真菌,所导致的树木溃疡病是世界范围内发生的重大病害。其中,由B. dothidea (Moug.:Fr.) Ces. & de Not (anamorph Fusicoccum aesculi Corda.) 危害的寄主最多,达 45 个属 (阔叶树 40 个属、针叶树 5 个属),对林果木危害严重,可引起桉树 (Eucalyptus)、杨树 (Populus)、苹果 (Malus)、石榴 (Catunaregam)、桃树 (Prunua)、草决明 (Cassiatora)、杨梅 (Myrica rubra)、板栗 (Castanea mollissima) 等寄主植物的枝干溃疡枯萎死亡、干腐、流胶等症状[4-8]。

在我国蓝莓 (Vaccinium spp.) 近年作为一种新兴小浆果果树被大量种植,也是南方酸性土丘陵地区值得发展的经济作物。蓝莓枯萎病及其它蓝莓病害随着大规模商业化种植也日趋严重。Creswell and Milholland (1987) 报道 1985 年在美国北卡罗莱纳州东南部蓝莓种植区的蓝莓枯萎病发病率为 23%,是该地区蓝莓种植中的主要病害,高丛 (Highbush Blueberries)和兔眼 (Rabbiteye blueberry) 蓝莓品种为易感品种,特别是仅种植 1-2 年的植株损失最为严重[9, 10]。我们前期通过田间调查也发现,部分种植区该病发病率通常在 10%~15%,重者可达 25% 以上。近几年,在韩国 (Korea),新西兰 (New Zealand),智利(Chile)等国家或地区也有该病害的报道[11-13]。 

化学农业对农田生态系统的严重破坏,病原菌对药剂的抗性也越来越明显,同时化学农药不易降解,高残留,对人畜不安全等都严重限制了将来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特别是蓝莓这一类高附加值的浆果类水果。因此,非化学类防治措施目前已经成为防治蓝莓枯萎病及土传病害的核心方式,而生物防治则为最有前途的方法。

经文献检索,未见与本发明相同的公开报道。

参考文献:

[1] 李亚东, 张志东, 吴林. 蓝莓果实的成分及保健机能.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02, (1): 27-28.

[2] 陈卫. 蓝莓及其营养保健功能. 中外食品, 2003, (7): 34-35.

[3] 苏宝玲, 陈薇, 范业展, 等. 越橘病害概述 北方园艺, 2010, (6): 218-223.

[4] Yu L, Chen X L, Gao L L, et al. First report of Botryosphaeria dothidea causing canker and shoot blight of eucalyptus in China. Plant Disease, 2009, 93:7, 764.3-764.3.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学院,未经昆明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1018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