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杀线虫活性的芽孢杆菌属细菌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13059.4 | 申请日: | 2012-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737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秦波;金辉;刘权;张等宏;燕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N1/02;A01N63/02;A01P5/00;C12R1/07 |
代理公司: | 兰州中科华西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62002 | 代理人: | 方晓佳 |
地址: | 730000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线虫 活性 芽孢 杆菌 细菌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杀线虫活性的芽孢杆菌属细菌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微生物农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植物寄生线虫是植物的主要病原物之一,是我国乃至世界农业生产上一类重要的土传病害。据FAQ的保守估计,全世界每年因线虫的危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约1000 亿美元。我国每年仅大豆因线虫造成的损失就达1亿美元,各种蔬菜线虫的危害损失达30亿美元以上。目前,生产上急需防治线虫的作物面积至少在5000万亩。严重威胁我国农林业生产的线虫病害有各种作物的根结线虫(Meloidogyne spp.)病、马铃薯腐烂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病、胞囊线虫(Heterodera spp.)病、水稻干尖线虫(Aphelenchoides besseyi)病和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病等。植物寄生性线虫病的防治目前多采用化学防治、轮作及抗病品种,但效果均不太理想,且存在弊端多。如目前使用的化学杀线虫剂多为剧毒或高毒、高残留农药,对土壤微生物、植物、水源和大气层带来严重污染或破坏,而且药物在植物体内残留会直接对人类造成危害。因此,急需开发对环境友好,对人、畜无毒的防治植物寄生线虫的药剂。
植物寄生线虫生防细菌的研究是最近几年兴起的新的研究热点,越来越多的细菌被分离,不同的作用方式被报道。目前主要研究的有植物根围促生细菌(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穿刺巴氏杆菌(Pasteuria penetrans)、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spp.)、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等,它们在线虫生物防治中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其价值也为人们逐渐认识。如PGPR主要通过诱导作物的系统抗性来防治作物病虫害;穿刺巴氏杆菌为线虫专性寄生菌,对线虫防效显著,但是该菌必须依靠线虫才能大量繁殖,而线虫的生长又必须通过寄主植物来实现,故大量生产受到限制。此外,铜绿假单胞菌(P. aeruginosa)和荧光假单孢菌(P. fluorescens)也具有防治根结线虫病的能力,而且荧光假单孢菌产生的一种胞外蛋白酶在防治南方根结线虫(M. incognita)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苏云金芽孢杆菌在微生物防治病虫害方面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伴孢晶体蛋白具有杀线虫能力。
植物根际微生物定殖于植物根际系统,通过产生抵抗多种病原菌的抗生素类物质或毒素,帮助植物抵抗生物类侵害,包括病原细菌、真菌、病毒及线虫等,是重要的植物病害防治菌种资源。由于植物根际微生物和植物寄生线虫同时生存在植物根际微生态系统内,因此,将具有杀线虫作用的植物根际微生物的代谢物作用于植物寄生线虫病得感病部位,使代谢物直接到达感染寄生线虫的植物组织中发挥作用,不仅可以防治寄生线虫还能发挥根际微生物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杀线虫活性的芽孢杆菌属细菌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从植物根际土壤分离出菌株,并将菌株的代谢物作用于植物寄生线虫。
一种具有杀线虫活性的芽孢杆菌属细菌,菌株为芽孢杆菌(Bacillus sp.)B-RS-06;该菌株B-RS-06已于2011年10月18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中心地址是: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邮编是100101,保藏编号为CGMCC No. 5352。
本发明所提供的菌株B-RS-06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其菌落白色,光滑湿润,具有光泽。革兰氏阳性菌,细胞长杆状,单生,芽孢卵圆形,端生,膨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1305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汽车诊断技术的汽车运行数据采集装置
- 下一篇:空调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