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性β分子筛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418137.X 申请日: 2012-10-26
公开(公告)号: CN103787357A 公开(公告)日: 2014-05-14
发明(设计)人: 欧阳颖;罗一斌;舒兴田;王永睿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主分类号: C01B39/06 分类号: C01B39/06;B01J29/76;B01J29/78;B01J29/70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100728 北***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改性 分子筛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是关于一种分子筛及其制备方法,更进一步说是关于一种含磷和过渡金属改性的的β分子筛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1967年Mobile公司的Wadlinger首先使用铝酸钠、硅胶、四乙基氢氧化铵(TEAOH)和水混合晶化合成出β沸石,β沸石具有高硅铝比的特性,并且硅铝比可在几十至几百的范围内调变。Martens等利用癸烷为探针反应揭示了β沸石的12元环孔的骨架结构;1988年,Newsam及Higgins等采用构造模型、模拟粉末衍射首次确定了β沸石的堆垛层错结构。β沸石具有十二元环交叉孔道结构,平行于(001)晶面的一维孔道的12元环孔径为0.75~0.57nm,另一个与(100)晶面平行的二维孔道的12元环孔径为0.65~0.56nm。

在许多催化化学反应过程中,需要用负载或交换有金属或金属离子(如Ni、Co、Cu、Ag、Zn、Fe、Mn、Cr、Zr、Mo、W、碱土金属、稀土金属等)的沸石作为催化剂的活性组分,或者利用该金属的加氢、脱氢功能,或者利用该金属与沸石酸性中心的协同作用来达到特定反应所要求的特殊目的。

CN1098028A公开了一种用于甲苯歧化和烷基转移反应的β沸石催化剂,该催化剂由10~90重量%的β沸石、5~90重量%的粘结剂、0.05~5重量%的选自Ni、Co、Cu、Ag、Sn、Ga等的金属所组成,其中的金属采用浸渍法负载。

USP5,453,553公开了一种苯与十二烯反应制备十二烷基苯的工艺方法,其中使用的催化剂是将X、Y、M、ZSM-12或β沸石负载过渡金属Fe、Ni、Co、Pt、Ir中的一种或几种而获得,这些金属是通过浸渍方法而负载在沸石的孔隙中,该催化剂可明显改善十二烷基苯合成所用催化剂的稳定性,但必须在临氢气氛下反应才能达到提高活性稳定性的目的。

β沸石在使用中的主要问题体现在一方面是在脱除其模板剂的过程中容易使其结构受到损害,另一方面是在反应过程中容易脱铝因而活性稳定性较差。

USP 4,605,637中提出了一种方法,是在液相水体系中用微晶态AlPO4-5等磷酸铝材料处理低酸性的沸石例如含B的ZSM-5、含B的β沸石、高硅ZSM-5沸石等,使Al原子能迁移到沸石的骨架中,从而提高沸石的酸性,增加裂解活性。

CN 1043450A中提出一种β沸石的改性方法,该方法是将Naβ沸石经焙烧后用酸抽去部分骨架铝,然后进行钾交换使沸石钾含量为0.5~2.5重%,经干燥、焙烧后用包括磷酸氢钾-磷酸二氢钾、次磷酸-次磷酸钾、亚磷酸-亚磷酸钾在内的、近中性的磷盐缓冲溶液在室温下浸泡4~10小时,酌情洗涤或不洗涤使沸石上磷含量为0.01~0.5重%,然后干燥、焙烧;经过该方法改性后的β沸石适用于作为涉及临氢异构化反应的烃加工催化剂。

CN 1179994A中提出了一种β沸石的改性方法,该方法将Na β沸石用铵离子交换至沸石上的Na2O含量小于0.1重%;然后将上述铵交换的β沸石用酸处理抽去部分骨架铝,使其硅铝比大于50;将上述脱铝后的β沸石与磷酸或磷酸盐混合均匀后烘干,使所得沸石上P2O5的量为2~5重%;最后在水蒸汽气氛下与450~650℃水热焙烧0.5~4小时。通过该方法改性后的β沸石在用于烃类的裂化反应时可以得到较高的烯烃,尤其是异构烯烃的产率以及较低的焦炭产率。

CN1205249A中提出了一种β沸石的改性方法,该方法包括将合成出的β沸石原粉与含有Al2O3源、P2O5源、SiO2源、H2O2以及水的混合物按照β沸石:Al2O3:P2O5:SiO2:H2O2:H2O=1:(0.001~0.02):(0.01~0.30):(0~0.05):(0~0.10):(1.0~3.0)的重量比混合均匀,经干燥后,再升温至400~650℃焙烧1~5小时,然后再用常规方法经铵离子交换至其Na2O含量小于0.1重%,该方法可使β沸石的活性稳定性得到明显的改善,同时还可使其结晶保留度得到提高。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1813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