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2级压缩机单元及具有所述压缩机单元的压缩机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19364.4 | 申请日: | 2012-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069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金雨均;金裕备;金古备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雨均;金裕备;金古备 |
主分类号: | F04C23/00 | 分类号: | F04C23/00;F04C18/10;F04C29/12;F04C29/02;F04C2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海智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2 | 代理人: | 曾永珠 |
地址: | 韩国庆尚***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缩机 单元 有所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2级压缩机单元及具有所述压缩机单元的压缩机系统的技术,通过由3重余摆线转子构成压缩机单元,可对工作流体进行2级压缩,从而能够以高压送出工作流体,并增加工作流体的吸入量和排出量,进而可提供高速高压压缩性能。
背景技术
通常,所谓具有余摆线转子(trochoidal rotor)的压缩机单元,包含,2个齿轮转子,以互相啮合的状态下进行旋转,工作流体通过2个齿轮转子的彼此间,从而压缩工作流体;外壳,容纳所述齿轮转子。余摆线转子是在其内外周面形成余摆线形齿轮的转子。
所述现有的压缩机单元,包括:第1转子,在其外周面形成余摆线形轮齿(teeth);第2转子,将所述第1转子容纳于对于其本身的旋转中心轴偏心的位置,并在其内周面形成啮合于所述第1转子的轮齿,并与第1转子线接触的余摆线形轮齿;外壳,密封容纳所述第1转子及第2转子。
如上所述构成的现有的压缩机单元,通过改变第1转子及第2转子之间的体积,随此具有吸入压缩及排放流体的基本机制。由于构造相对简单且可小型化,因此数十年多使用于流体泵。
但是,所述现有的压缩机单元只使用2个转子,因此,对其压缩比有限制。即,即使最大限度地增加第1转子的旋转力矩,在第1转子每旋转一圈时都排放工作流体,因此,被排放的工作流体的压力不会太高。因此,在需要较高的扬程的场所使用时,其使用被限制,且排放速度也有限,而不能提供高速泵的性能。
因此,急需开发如下具有三重余摆线转子的压缩机单元及具有所述压缩机单元的压缩机系统,该系统可对工作流体进行2级压缩而能以高压送出工作流体,并增加工作流体的吸引量和排出量,从而能够提供高速高压压缩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所述现有问题点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通过由3重余摆线转子构成压缩机单元而可对工作流体进行2级压缩,从而能够以高压送出工作流体的具有3重余摆线转子的压缩机单元及具有所述压缩机单元的压缩机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通过由3重余摆线转子构成压缩机单元而增加工作流体的吸引量和排出量,从而可提供高速高压压缩性能的2级压缩机单元及具有所述压缩机单元的压缩机系统。
为达成所述目的的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2级压缩机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第1转子,在外周面形成多个余摆线齿轮,在其旋转中心固定有固定轴;第2转子,在内部偏心地容纳所述第1转子,并在其内周面形成啮合于第1转子的齿轮并线接触的余摆线齿轮,所述余摆线齿轮的轮齿数比所述第1转子的轮齿多一个,在外周面也形成有与内周面相同数的余摆线轮齿;第3转子,在内部偏心地容纳所述第2转子,并在其内周面形成啮合于第2转子外周面的齿轮并线接触的余摆线齿轮,所述余摆线齿轮的轮齿数比所述第2转子的轮齿多一个;外壳,密封容纳所述第1转子、第2转子及第3转子,并起支撑作用使得连接第1转子的固定轴和第3转子的驱动轴以朝外部延长突出的状态进行旋转;第2吸引口及第1吸引口,设置于所述驱动轴侧部用于连接外壳的内部和外部,第2吸引口位于在第1转子、第2转子及第3转子旋转时,第1转子的齿轮和第2转子的内侧齿轮互相离开最大的部位,第1吸引口位于第2转子的外侧齿轮和第3转子的齿轮互相离开最大的部位;第2排出口及第1排出口,第2排出口设置于在第1转子、第2转子及第3转子旋转时,所述第1转子的齿轮和第2转子的内侧齿轮互相靠近的部位,第1排出口位于所述第2转子的外侧齿轮和第3转子的齿轮互相靠近的部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雨均;金裕备;金古备,未经金雨均;金裕备;金古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1936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