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履带式水陆两栖车辆磁流体推进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21632.6 | 申请日: | 2012-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969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30 |
发明(设计)人: | 何斌;宋伟;王延刚;黄山;邓重强;侯双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F3/00 | 分类号: | B60F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上大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05 | 代理人: | 何文欣 |
地址: | 200444***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履带式 水陆 两栖 车辆 流体 推进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履带式水陆两栖车辆磁流体推进装置。
背景技术
履带式两栖车辆由于既能在陆地行驶、又能在水中航行,能够应用于各种各样的工况,得到广泛的关注和研究。车辆的驱动问题一直是研究的重点,采用新能源实现原理上的创新,实现两栖车辆驱动方式的重大跨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由于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履带式水陆两栖车辆磁流体推进装置,操纵灵活,机动性好,可解除机械动力装置的功率限制实现高速行驶。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构思是:当两栖车辆在水中航行时,环境变成水。当两栖车辆周围的水能够达到一定的导电率,可以把水作为导电体,利用超导线圈装置在车辆周围建立起磁场,当水通过电流时,载流水就会在于它垂直的磁场中受到电磁力(洛伦兹力)的作用沿电磁力反方向运动,其反作用力推进车辆运动。如果在履带式水陆两栖车体的左右两侧各加装一套磁流体推进装置,当履带式两栖车辆在水中航行时,利用电解质送料装置将电解质送到履带上,通过履带的传送以及皮带的的压紧实现电解质均匀传送到各处,同时履带的运动会加速电解质的溶于水中,快速提高水的导电率。当超导线圈和电极通电时,产生如图所示正交的电磁场,当水导电时实现驱动车辆的运动。
根据上述发明构思,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履带式水陆两栖车辆磁流体推进装置,包括超导线圈和电极、电解质送料装置、皮带、带轮、托轮、履带及气缸、气缸与送料装置之间的固定杆a、固定杆b、滑块a、滑块b、送料开关滑块、送料装置的上下端口、电解质等。超导线圈和电极、电解质送料装置、皮带、带轮、托轮、履带对称安装两栖车辆的左右两侧,皮带绕在带轮上,带轮安装在托轮上方的一定距离处,电解质装在送料装置里面,气缸、气缸与送料装置之间的固定杆a、固定杆b、滑块a、滑块b、安装在车体的内部,送料开关模块运动滑槽对着送料装置的开关孔。其工作过程特征在于:当履带式两栖车辆在水中航行时,利用气缸驱动带轮下降至工作位子,同时气缸驱动送料开关滑块运动打开开口送出电解质以及驱动送料装置的上下端口下降,履带与皮带保证电解质的运输均匀、快速,增加水的导电率,通过线圈和电极通电产生正交的电磁场实现磁流体推进;当履带式两栖车辆在陆地行驶时,利用气缸驱动带轮上升,同时气缸驱动送料开关滑块运动关闭输出口以及驱动送料装置的上下端口上升收起,保证与履带一定的距离,实现陆地上的安全行驶。
根据如上所述的履带式水陆两栖车辆磁流体推进装置,超导线圈安装在车体表面,电极扣在线圈的外表面,通电时在车辆周围产生电场,实现电场和磁场正交,从而产生推动力;气缸安装在车体内部,驱动车体两边带轮、电解质送料装置的上下端口的下降与上升以及驱动送料装置的开关滑块的运动实现控制电解质的送出;气缸的活塞杆与滑块连接在一起,通过驱动滑块a的运动实现控制送料装置开关的闭合;气缸的活塞杆与滑块b连接在一起,通过驱动滑块b的运动实现控制送料装置的上下端口的位置保证送料口与履带之间的距离。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显而易见的突出实质性特点和显著优点:履带式两栖车辆磁流体推进装置采用新型驱动方式,电磁驱动安静无机械的震动和噪音,解除了机械的功率限制可实现高速行驶,各个部件可以进行灵活地布局,通过控制输入电压或电流进行操纵,操纵灵活,机动性能好。
为说明本发明的特征及其功效,下面结合附图来阐明本发明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图中只示出两栖车辆左侧的磁流体推进装置,在实际使用时,两栖车辆左右两侧均对称加装磁流体推进装置。同时,为更好地说明本发明装置,示意图1和2中两栖车辆的托重轮只画了4个只是示意,某些局部采用了夸大画法。
附图说明
图1是在陆上行驶时,装有磁流体推进装置的履带式两栖车辆车体示意图;
图2是在水上航行时,装有磁流体推进装置的履带式两栖车辆车体示意图;
图3是两栖车辆电磁场正交原理图。
图4是沿图1的A-A剖视图,表示气缸与带轮连接的示意图;
图5是沿图2的B-B剖视图,是送料装置的开关控制装置示意图;
图6是送料装置的端口的收放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结合附图,评述如下: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大学,未经上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2163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预聚反应釜的一级喷淋EG循环装置
- 下一篇:一种内置式轮胎压力监测报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