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终端信道质量测量的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23138.3 | 申请日: | 2012-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9623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6 |
发明(设计)人: | 高伟东;张欢;池连刚;潘瑜;高兴航;林佩 | 申请(专利权)人: |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24/04 | 分类号: | H04W24/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018 | 代理人: | 王一斌,王琦 |
地址: | 10008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终端 信道 质量 测量 控制 方法 | ||
1.一种终端信道质量测量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器与机器M2M终端根据网络侧的通知获知自身具有低移动性后,按照延长周期的方式进行小区信道质量的测量;
其中,所述测量包括:
当所述M2M终端处于空闲状态时,按照预设的服务小区最大测量周期TM1,对服务小区进行信道质量测量,所述TM1为K与TH1的乘积,所述K为预设的第一周期延长因子,K>1,所述TH1为系统的人对人通信H2H终端的服务小区最大测量周期;按照预设的第一同频邻小区最大测量周期TM2,对同频邻小区进行信道质量测量,所述TM2为L与TH2的乘积,所述L为预设的第二周期延长因子,L>1,所述TH2为系统的空闲状态H2H终端的同频邻小区最大测量周期;当需要进行异频Inter-frequency邻小区和异无线接入技术Inter-RAT小区测量时,按照预设的第一异频邻小区最大检测周期TM3,进行异频邻小区和异无线接入技术小区检测,所述TM3为P与TH3的乘积,所述P为预设的第三周期延长因子,P>1,所述TH3为系统的空闲状态H2H终端的异频邻小区/异无线接入技术小区最大检测周期;当检测到异频邻小区或异无线接入技术小区后,按照预设的第一异频邻小区最大测量周期TM4,进行异频邻小区和异无线接入技术小区的信道质量测量,所述TM4为Q与TH4的乘积,所述Q为预设的第四周期延长因子,Q>1,所述TH4为系统的空闲状态H2H终端的异频邻小区/异无线接入技术小区最大测量周期;
当所述M2M终端处于连接状态时,按照预设的第二同频邻小区最大测量周期TM5,对同频邻小区进行信道质量测量,所述TM5为V与TH5的乘积,所述V为预设的第五周期延长因子,V>1,所述TH5为系统的连接状态H2H终端的服务小区最大测量周期;按照预设的第二异频邻小区最大测量周期TM6,对异频邻小区进行信道质量测量,所述TM6为W与TH6的乘积,所述W为预设的第六周期延长因子,W>1,所述TH6为系统的连接状态H2H终端的异频邻小区最大测量周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知包括:
核心网根据所述M2M终端的签约信息获得所述M2M终端的特性信息后,利用非接入层NAS消息将所述特性信息发送给所述M2M终端,所述特性信息包含低移动性特性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AS消息为附着接受消息或TAU接受消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知包括:
核心网根据所述M2M终端的签约信息获得所述M2M终端的特性信息后,利用S1接口消息将所述特性信息发送给eNB,所述eNB利用Uu接口消息将所述特性信息发送给所述M2M终端,所述特性信息包含低移动性特性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接口消息为初始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或上下文更新请求消息,所述Uu接口消息为无线资源控制RRC重配置消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当网络侧需要对所述M2M终端的特性信息更新时,核心网利用NAS消息将所述特性信息的更新信息发送给所述M2M终端,所述M2M终端根据所述更新信息对当前保存的特性信息进行更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当网络侧需要对所述M2M终端的特性信息更新时,核心网利用S1接口消息将所述特性信息的更新信息发送给eNB,所述eNB利用Uu接口消息将所述特性信息的更新信息发送给所述M2M终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K、L、P和Q预先由网络侧通过附着过程或者通过广播消息配置给所述M2M终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V和W预先由网络侧通过RRC重配置消息配置给所述M2M终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23138.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