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终端信道质量测量的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23138.3 | 申请日: | 2012-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9623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6 |
发明(设计)人: | 高伟东;张欢;池连刚;潘瑜;高兴航;林佩 | 申请(专利权)人: |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24/04 | 分类号: | H04W24/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018 | 代理人: | 王一斌,王琦 |
地址: | 10008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终端 信道 质量 测量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特别是一种终端信道质量测量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物联网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作为物联网现阶段的最普遍应用,机器与机器(Machine-to-Machine,M2M)通信得到了各行业的广泛关注,也是各大标准化组织研究和制定标准的工作重点。ETSI从典型物联网业务用例,如智能医疗、电子商务、自动化城市、智能抄表和智能电网等的相关研究入手,分析了物联网业务的需求,定义了支持物联网业务的系统结构设计以及相关数据模型、接口和过程。3GPP/3GPP2以无线通信技术为工作核心,重点研究3G、LTE网络针对物联网业务提供而需要实施的网络优化相关技术,研究内容涉及业务需求、无线接入网/核心网优化、安全等领域。CCSA早在2009年也完成了M2M业务的研究报告,并开展了与M2M相关的研究工作。
一个典型的M2M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M2M终端、M2M网关、无线接入网设备(eNB)、核心网设备(包括移动性管理实体MME、服务网关SGW、PDN网关PGW和归属用户服务器HSS)、M2M服务器和M2M用户。M2M终端通常由传感器模块和通信模块组成,可以将采集的数据以网络请求或自动发送的方式经由通信网络传递到M2M服务器。M2M网关可以融合各种不同的无线通信协议(例如WiFi、BlueTooth、Zigbee等),起到协议转换和数据中继转发的作用。M2M终端和M2M网关通过Uu接口连接到eNB,eNB通过S1接口连接到核心网。HSS存储了M2M用户的签约数据。M2M服务器通过A接口与通信网络相连,为M2M用户提供各种M2M业务。M2M用户通过B接口与M2M服务器连接,使用M2M服务器提供的应用服务。
M2M终端具有许多不同于传统人对人(Human to Human,H2H)通信终端的特性。3GPP总共定义了13种M2M特性:低移动性、业务和时间相关、对时延不敏感、小数据量传输、由终端发起业务、网络偶尔发起业务、监控终端状态、告警消息优先传输、安全连接、特定位置触发业务、不频繁传输和群组管理特性。一个M2M终端支持以上特性的全集或子集。
其中,低移动性特性对具有该类特性的M2M终端提出了不同于传统H2H终端的移动性管理需求。如果采用与现有H2H终端相同的移动性管理机制,不但会提高M2M终端的实现复杂度,还会造成M2M终端耗电量太大。例如,在现有标准中,信道质量测量机制是针对传统的H2H通信设计的,考虑到H2H终端的行为和移动轨迹很难预测,为了保证在任意时刻都能接入网络得到更好的服务,H2H终端需要频繁的移动性管理操作。具体地,当H2H终端处于空闲状态的时候,需要进行频繁的信道测量,以保证始终驻留到信道质量好的小区。当H2H终端处于连接状态的时候,H2H终端需要频繁地对服务小区和邻小区的信道质量进行测量,以保证接入信道质量最好的小区得到最好的服务。而对于M2M终端而言,其具有的低移动性特性使得该类终端不需要频繁地进行信道质量测量,因为频繁的信道质量测量会增加M2M终端的耗电量,这对耗电量敏感的M2M终端来说非常重要。
由此可见,现有的H2H终端的信道质量测量方法会增加M2M终端的实现复杂度、增加功率开销,不适用于M2M终端,尤其是耗电量比较敏感的M2M终端。目前尚未提出一种可以克服上述问题的信道质量测量方法。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终端信道质量测量的控制方法,该方法能减少M2M终端信道质量测量的功率开销,实现对M2M终端的信道质量测量的优化。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终端信道质量测量的控制方法,包括:
机器与机器通信M2M终端根据网络侧的通知获知自身具有低移动性后,按照延长周期的方式进行小区信道质量的测量;
其中,所述测量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2313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