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卤高聚型磷酸酯阻燃剂的合成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23168.4 | 申请日: | 2012-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880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23 |
发明(设计)人: | 王新钢;张泽江;刘军军;李风;李利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8G79/04 | 分类号: | C08G79/04;C08L85/02 |
代理公司: | 成都立信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51100 | 代理人: | 游兰 |
地址: | 610036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卤高聚型 磷酸酯 阻燃 合成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合物的合成工艺,特别是涉及一种无卤高聚型磷酸酯阻燃剂的合成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世界阻燃剂开发领域呈现出非卤化、复合化、无害或低害和低烟的趋势。聚磷酸酯类阻燃剂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磷氮系阻燃剂之一,阻燃效果优良,且与聚合物有很好的相容性,有耐水、耐溶剂性,无烟低毒,分散性较好,阻燃性能持久,与传统的卤系阻燃剂及无机阻燃剂相比,磷氮系阻燃剂具有无毒,抑烟,不腐蚀对热及紫外线稳定,阻燃效果佳等优点。中国专利CN 101328269A公开了一种具有双环磷酸酯结构的聚磷酸酯阻燃剂的制备方法,将PEPA、三氯氧磷、二氯甲烷、三乙胺加入装有恒压滴液漏斗、搅拌器和温度计的三口瓶中,反应制得中间体,中间体和双酚S(BPS)合成最终产物。该方法合成的阻燃剂为玻璃状固体,制备方法简单,易于控制。其缺点是所有的反应都只能在三口瓶中进行,只能进行实验室进行小样试验,制备步骤繁杂,无法大规模工业生产,且所得阻燃剂阻燃效率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其产率可提高50%以上,且工艺简单,反应过程便于控制,所得产物无毒、抑烟、不腐蚀、对热及紫外线稳定,阻燃效果佳的无卤高聚型磷酸酯阻燃剂的合成工艺。
本发明无卤高聚型磷酸酯阻燃剂的合成工艺其步骤如下:
1)按重量份计将三氯氧磷1份、氨水0.9~1.8份、五氧化二磷0.5~2.0份、季戊四醇1.0~3.0份、三聚氰胺0.6~1.8份置于反应釜中,半小时内升温到60℃~85℃,加压至0.4~0.7MPa,继续升温至115℃~145℃并保温5~8h,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用二氯甲烷洗涤反应产物三次,室温下真空干燥至恒重,得中间体。
2)将步骤1)所得中间体置于反应釜中、按重量份计加入磷酸氢二铵1.0~2.5份、聚乙烯醇0.5~3.5份、尿素0.7~2.6份、201型聚醚多元醇0.9~3.8份,升温到55℃~80℃,加入引发剂0.2~0.5份,加压至0.4~0.7MPa,继续升温至105℃~125℃并保温1~3h,反应结束后用水冷却,过滤,用蒸馏水洗涤反应产物至无氯离子为止,于70℃下真空干燥至恒重,得无卤高聚型磷酸酯阻燃剂。其中,引发剂按重量份计是2-羟基-甲基苯基丙烷-1-酮:过氧化月桂酰=1:1。
本发明无卤高聚型磷酸酯阻燃剂的合成工艺其显著优点在于:由于采用了高温高压的新工艺,能将原料蒸发的成分全部返回反应釜参与反应,比常规工艺的产品产率提高50%以上。工艺简单,反应过程便于控制,可实现规模化生产。所得无卤高聚型磷酸酯阻燃剂纯度高,无毒、抑烟、不腐蚀、对热及紫外线稳定,阻燃效果佳,主要用作高分子材料的阻燃剂。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将三氯氧磷1份、氨水1.8份、五氧化二磷0.5份、季戊四醇1.0份、三聚氰胺1.8份置于反应釜中,半小时内升温至60℃,加压至0.7MPa,继续升温至115℃并保温5h,将所得产物冷却至室温,用二氯甲烷洗涤产物三次,室温下真空干燥至恒重,得中间体。
2)将步聚1)所得中间体、磷酸氢二铵1份、聚乙烯醇3.5份、尿素0.7份、201型聚醚多元醇3.8份置于反应釜中,升温至55℃,加入0.2份引发剂,加压至0.7MPa,继续升温到105℃并保温2h,反应结束后用水冷却,过滤,用蒸馏水洗产物到无氯离子为止,于70℃下真空干燥至恒重,得无卤高聚型磷酸酯阻燃剂。用热重分析仪对该阻燃剂进行性能测试,阻燃剂初始热分解温度为186℃,600℃时残留质量分数35.0;在氮气气氛中阻燃剂初始热分解温度为186℃,600℃时残留质量分数26.4。
实施例2
1)将三氯氧磷1份、氨水1.35份、五氧化二磷1.25份、季戊四醇2份、三聚氰胺1.2份置于反应釜中,半小时升温至85℃,加压至0.4MPa,继续升温至145℃并保温6.5h,反应结束后,将所得产物冷却至室温,用二氯甲烷洗涤三次,室温下真空干燥至恒重,得到中间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未经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2316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半回燃式小型燃油燃气热水锅炉
- 下一篇:机车驾驶室空气分配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