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烯啶虫胺半抗原、人工抗原和抗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429862.7 申请日: 2012-10-31
公开(公告)号: CN102942519A 公开(公告)日: 2013-02-27
发明(设计)人: 王俊平;生威;张昕哲;王硕;张燕 申请(专利权)人: 天津科技大学
主分类号: C07D213/70 分类号: C07D213/70;C07K14/765;C07K14/77;C07K1/107;C07K16/44;G01N33/543
代理公司: 天津滨海科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11 代理人: 孙春玲
地址: 300222 天津市滨海新区经济技术开*** 国省代码: 天津;1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烯啶虫胺 半抗原 人工 抗原 抗体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农药小分子化合物(分子量小于1000道尔顿)免疫化学和残留分析技术领域;涉及有机合成,免疫化学,生物化学及物化测试试技术等;特别涉及具有6-羧乙巯基分子结构的烟碱类农药烯啶虫胺小分子化合物半抗原、人工抗原的设计合成,和免疫动物特异性抗体的制备及其免疫分析方法的建立。 

背景技术

烯啶虫胺又名吡虫胺,是继吡虫啉之后的第二代新烟碱类杀虫剂,是目前最新的烟碱类杀虫剂之一,其杀虫机理与传统的杀虫剂有所不同。烯啶虫胺作用于昆虫神经接合部后膜,通过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使昆虫异常兴奋,全身痉挛,麻痹而死。烯啶虫胺具有高效、低毒、内吸和无交互抗性四大优点,是防治同翅目及半翅目害虫的优良药剂,可广泛应用于粮谷、蔬菜、水果和茶树上防治各种稻飞虱、蚜虫、蓟马、白粉虱、烟粉虱、叶蝉、蓟马等刺吸式口器害虫,对传统杀虫剂已产生抗性的害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是至今烟碱类农药发展最新产品之一。 

由于烯啶虫胺在我国使用日益广泛,我国许多农产品中存在烯啶虫胺残留。随着农药使用规模不断扩大,农药残留造成环境影响和对人类健康的慢性和长期效应,日益受到人们关注和担忧。为此,对农药残留的限制也因此越来越严格,并且对分析测定对象、种类、数量、范围、指标等诸方面,都提出新的要求和更高的标准。日本肯定列表对于烯啶虫胺在农产品中的残留量,有较严格的检测标准,最高允许残留量(MRL)为0.03至0.5mg kg-1。 

然而,由于分子量小于l000dolton(道尔顿)的小分子有毒化学品,如农药及其代谢产物,其传统的残留分析方法,主要是依靠气相色谱(GC)、液相色谱(HPLC)或质谱等物化分析手段。该传统的理化分析方法,繁琐复杂、成本较高、分析速度慢,难以满足实际分析的需要,因此迫切要求发展简便、快速、灵敏的分析技术。 

与大分子不同,小分子化合物免疫分析有自身特点: 

(1)小分子化合物〔MW≤1000dolton〕一般不具有免疫原性,不能直接免疫动物产生特异性抗体、必须合成突出分子立体结构特异性部位的半抗原,并与大分子载体连接构成接合物,才能免疫动物产生针对这一目标小分子化合物的特异性抗体。这种半抗原与大分子载体的结合物称为人工抗原。人工抗原的制备不是任意的,包括结合位点、结合方式、载体种类、以及半抗原与目标分析物任何结构上的差异如大小、形状、成份、构 型、构象、极性、电子云密度等等在内的诸因素,都可能极大地影响着相应抗体的性质,因此它们是决定产生其特异性抗体和建立免疫分析方法的关键。 

(2)虽然小分子化合物不具有免疫原性,但具有反应原性,即具有与相应抗体发生免疫学反应的能力,并可体外定量进行,遵循质量作用定律。 

(3)基于抗原抗体免疫反应检测小分子化台物的分析技术,目前多采用酶联免疫分析(ELISA)。利用酶促反应显示抗原抗体的定量结合,操作简单,又具有相当的灵敏度,近年来发展很快。80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农药ELISA和简易酶免疫EIA技术,使农药残留分析在方法上获得更大的生命力;对使用快速分析样本基质过于复杂,用普通理化方法难以分析的农药残留,具有相当的应用价值。 

免疫分析技术被引入农药残留分折领域,成为一种最有发展和应用潜力的报量分析技术之—,受到广泛的重视。第一个农药免疫分析的报道是1967年Centen等人制备的农药马拉硫磷的抗血清。1980年Hammock和Mumma,进一步探讨了农药免疫分析方法的理论和技术之后,使ELISA农药分折技术,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农药小分子化合物(分子量小于1000道尔顿),依靠免疫学、免疫化学基本原理和生物技术手段。该技术研究的关键是半抗原的分子设计、合成和人工全抗原及抗体的制备。因此,目标分析物分子免疫学特性,以及如何通过化学或生化技术突出和利用这些特性,是该领域重要的研究内容。这一技术目前已成为微量分析研究的一个崭新领域,可与传统分析方法并列作为一项新的分析途径。烯啶虫胺人工抗原和特异性抗体以及以此为基础建立免疫分析方法尚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设计合成具有6-羧乙巯基分子结构的烟碱类农药烯啶虫胺的半抗原及相应的人工抗原和抗体。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烯啶虫胺的半抗原及相应的人工抗原和抗体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再一个目的是提供烯啶虫胺的半抗原及相应的人工抗原和抗体的应用。 

其中烯啶虫胺的人工抗原包括免疫原和包被原。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科技大学,未经天津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2986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