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环内酯抗生素Macrolactin A发酵菌及其发酵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35023.6 | 申请日: | 2012-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430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7 |
发明(设计)人: | 何山;严小军;王洪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P17/08;C12R1/07 |
代理公司: | 宁波奥圣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6 | 代理人: | 程晓明 |
地址: | 31521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酯 抗生素 macrolactin 发酵 及其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发酵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海洋解淀粉芽孢杆菌及其发酵生产大环内酯抗生素Macrolactin A的优化工艺。
背景技术
大环内酯抗生素Macrolactin是一类24元环大环内酯类化合物,最早由Gustafson等从北太平洋980米深海洋分离到的一株海洋细菌中发现,目前该家族共有19个成员。其中Macrolactin A研究较多,其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可以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酵母菌等多种细菌,体外实验对鼠黑色素瘤细胞(B16-F10)、HeLa肿瘤细胞、HepG2肿瘤细胞具有显著细胞毒性,可有效抑制哺乳动物I型和II型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的复制及HIV在T淋巴细胞内的复制等。
现有菌种产大环内酯抗生素Macrolactin A的效率低,产量少,已成为其进行药物开发应用的主要瓶颈。中国期刊文献,杨桥、韩文菊、张文俊等,产Macrolactin A抗生素海洋解淀粉芽孢杆菌的鉴定及发酵条件优化[J],药物生物技术,2009年第4期311-315页,公开了产Macrolactin A抗生素海洋解淀粉芽孢杆菌及其发酵条件优化条件,使Macrolactin A的产量达到了18.5μg/ml,产量较低,而且其发酵周期需要7天,费时较长,不利于后期的工业开发。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大幅提高大环内酯抗生素产量,提高生产效率的海洋解淀粉芽孢杆菌及其发酵大环内酯抗生素的优化工艺。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大环内酯抗生素Macrolactin A发酵菌,该菌为ESB-2菌株,分类命名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保藏编号为CGMCC No.6554,于2012年09月11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
该菌株在平板培养上,菌落呈圆形,浅黄色半透明,表面光滑湿润,边缘规则,无晕环,中央凸起。
一种大环内酯抗生素Macrolactin A发酵菌的发酵工艺,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固体培养
将低温保藏的保藏编号为CGMCC No.6554的解淀粉芽孢杆菌涂布于固体平板培养基上,于28.4℃,静置培养24h,其中所述的每升固体培养基的配制如下:海水1L、蛋白胨12.8mg、酵母粉1g、磷酸亚铁0.01g、琼脂15g;
(2)种子培养
取生长良好的平板菌种,接种于装液量为62.3%的种子培养基中,于28.4℃,150r/mim的条件下,培养48h,其中所述的每升种子培养基的配制如下:海水1L、蛋白胨12.8mg、酵母粉1g、磷酸亚铁0.01g;
(3)发酵培养
取生长良好的种子液,按体积分数5%的接种量接种于装液量为62.3%的发酵培养基中,于28.4℃,150r/mim的条件下,培养48h,其中所述的每升发酵培养基的配制如下:海水1L、蛋白胨12.8mg、酵母粉1g、磷酸铁0.01g;
(4)发酵液体处理
代谢产物的萃取:取发酵液加入等体积的乙酸乙酯充分萃取一次,收集萃取液,再取萃余液加入等体积的乙酸乙酯重复萃取一次,合并两次萃取所得萃取液,旋转蒸发至干,再次溶于1ml90%的甲醇溶液中,12000r/min离心15min,取含大环内酯抗生素Macrolactin A的上清液;
(5)Macrolactin A的制备
用高效液相色谱或者逆流色谱对Macrolact in A进行分离纯化,得到大环内酯抗生素Macrolactin A单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大学,未经宁波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3502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