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治植物土传病害杀菌微胶囊及其悬浮剂的制备和使用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39893.0 | 申请日: | 2012-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399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7 |
发明(设计)人: | 卢向阳;刘伟成;卢彩鸽;郑雅婧;张殿朋;张涛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N25/28 | 分类号: | A01N25/28;A01N25/04;A01N43/90;A01P3/00;A01B7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五洲洋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7 | 代理人: | 刘春成;温泉 |
地址: | 100097 北京市海淀区曙***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治 植物 病害 杀菌 微胶囊 及其 悬浮 制备 使用方法 | ||
1.一种那他霉素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脲醛树脂作为壁材,包括如下步骤:
按脲素和甲醛的摩尔比1:1.5称取脲素和甲醛,将甲醛置于反应容器内,在磁力搅拌下按比例加入脲素,搅拌溶解后,用体积比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为8.0-9.0,65-75℃下反应50-70min,得到透明粘稠的脲醛树脂预聚体溶液;另称取那他霉素,分散于以质量计为那他霉素2-3倍量的质量浓度为7%-9%的苯乙烯马来酸酐水溶液中,搅拌下加入前述脲醛树脂预聚体溶液,使得那他霉素与脲醛树脂的质量比为1:1,5000-7000rpm分散8-12min,然后缓慢滴加体积比为10%的盐酸溶液调节pH至1.5-3.0后,逐步升温至55-65℃,固化反应1-3h,自然降至室温,调节体系pH值至中性,即得那他霉素微胶囊悬浮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按脲素和甲醛的摩尔比1:1.5称取脲素和甲醛,将甲醛置于反应容器内,在磁力搅拌下按比例加入脲素,搅拌溶解后,用体积比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为8.5,70℃下反应1h,得到透明粘稠的脲醛树脂预聚体溶液;另称取那他霉素,分散于以质量计为那他霉素2-3倍量的质量浓度为8%苯乙烯马来酸酐水溶液中,搅拌下加入前述脲醛树脂预聚体溶液,使得那他霉素与脲醛树脂的质量比为1:1,6000rpm分散10分钟,然后缓慢滴加体积比为10%的盐酸溶液调节pH至2.0后,逐步升温至60℃,固化反应2h,自然降至室温,调节体系pH值至中性,即得那他霉素微胶囊悬浮液。
3.一种那他霉素微胶囊悬浮剂,其特征在于,其中的微胶囊由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制备,悬浮剂以其总重量计,含有如下质量百分比的成分:那他霉素0.5%~5.4%;脲醛树脂0.5~10%;表面活性剂0.5%~10%;抗沉剂0.5%~10%;余量为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胶囊悬浮剂,其特征在于,悬浮剂以其总重量计,含有如下质量百分比的成分:那他霉素1%~5%;脲醛树脂1~8%;表面活性剂1%~5%;抗沉剂1%~8%;余量为水。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微胶囊悬浮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胶囊悬浮剂还含有如下组分中的一种或多种:分散剂、防冻剂、消泡剂和pH调节剂。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微胶囊悬浮剂,其特征在于,微胶囊外观为无规则晶体,囊壁由脲醛树脂组成,内含芯材那他霉素微晶1个,90%的那他霉素微晶的粒径范围在1~20μm,优选10μm。
7.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微胶囊悬浮剂,其特征在于,
所述表面活性剂选自OP-10、TX-10、吐温-20和吐温-80中的一种或多种。
8.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微胶囊悬浮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沉剂选自聚丙烯酸钠、海藻酸钠和羧甲基纤维素中的一种或多种。
9.根据权利要求3-8中任一项所述的杀菌微胶囊悬浮剂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胶囊悬浮剂用于防治植物土传真菌病害。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微胶囊悬浮剂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农作物播种前、移栽前5-7天和移栽后当天各用兑水稀释的微胶囊悬浮剂处理土壤1次,按那他霉素有效用量1~5g/m2均匀泼浇于地表,然后灌水2-3cm自然落干;每次用药后间隔7-10天再用药1次,连续2-3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未经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3989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信息存储装置和信息服务系统
- 下一篇:一种法拉第旋转镜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