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肝损伤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43808.8 | 申请日: | 2012-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956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30 |
发明(设计)人: | 李小羿;张国辉;戴向荣;凌娟;胡代娣;周冠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兆科药业(合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8/06 | 分类号: | A61K38/06;A61K9/08;A61K9/19;A61P1/16;A61K31/7076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冯琼 |
地址: | 230088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损伤 药物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治疗肝损伤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药物性肝病简称药肝,是指在药物的治疗量内,肝脏因受药物及其代谢产物作用而发生的功能和结构的损害,可发生于以往无肝病史的健康者或者原来就有严重疾病的患者。在使用某种药物后发生不同程度的肝脏损害,均称药物性肝病。目前至少有600多种药物可引起药物性肝病。在所有的药物反应中药物性肝损伤占10%~15%。药物性肝病甚至可导致患者残疾、死亡。
临床上,药物性肝损伤涉及几乎所有肝损伤类型,包括急性或慢性肝实质细胞损伤、胆汁淤积、脂肪肝、肝纤维化、肝硬化、血管病变、良恶性肿瘤等。不同的药物导致肝损伤的类型不同,如扑热息痛能破坏肝细胞引起中毒性肝炎,四环素、皮质激素、门冬酰胺酶可致脂肪肝,长期服用达那唑可诱发原发性肝细胞癌,口服避孕药乙烯雌酚可诱发良性肿瘤。在急性期的表现类似病毒性肝炎,即80%~90%患者多在用药8周内发病,有乏力、厌食、恶心、尿色深、肝肿大症状,有压痛。能引起黄疸的药物,常见的有甲基睾丸素、利福平、新生霉素等。长期服用雷米封、磺胺药、呋喃坦啶、双醋酚汀等药物时,常引起药物性的慢性活动性肝炎。
药物引起肝损伤的机理大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药物对肝脏的损伤,即本质性肝中毒,二是患者特异体质有关的肝损伤。
本质性肝中毒系药物对大多数人均具有的肝毒性作用,是能预测的中毒。这类肝损伤又可分为直接肝损伤和间接肝损伤两型。直接肝损伤的药物不仅致肝损伤,还可造成胃肠道、肾、肺、胰、脑、心脏等多脏器损伤。
间接肝损伤的药物干扰肝细胞正常代谢的某些环节,如抑制酶的活性或某一分泌过程等。肝脏病变的差异大,可出现类似肝炎样病变、胆汁淤积或混合性病变。用药后数小时至数日出现肝细胞坏死、变性,发病率高,其损伤与用药剂量有关。间接肝细胞损伤型又可分为细胞毒型和淤胆型。细胞毒型主要是选择性干扰肝实质细胞代谢的某一环节,而影响蛋白质合成,引起肝脂肪变性。淤胆型主要是干扰胆红素向胆小管排泌或干扰肝脏摄取胆红素,黄疸可呈阻塞性也可为肝细胞性。
与特异体质相关的肝脏损伤,仅发生于对药物特别敏感的患者,其发病率低,潜伏期长,损伤与用药量无关,故又称为不可预测性肝损伤。如抗肿瘤药物性肝损伤,以本质性肝中毒最为常见,因特异体质所致的肝损伤较为少见。
药物性肝病可询问到接受某药治疗史,临床上除肝损害或黄疸表现,常伴有其他系统性症状,如肾脏损害、骨髓抑制、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在肝损害之前或发病期间可能出现全身性药物过敏征象,如发热、皮疹、关节痛、末梢血白细胞总数增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药物性肝内淤胆性综合征者,以黄疸、皮痒为主,轻度全身乏力,血胆红素中度显著增高,血胆固醇及碱性磷酸酶增高,丙氨酸转氨酶活性轻度或中度增高,转氨酶上升的高峰出现在胆红素上升的高峰之后,黄疸加深时肝界不缩小反而病情不加重。
当出现血清转氨酶水平升高或白蛋白水平下降等肝功能损害征象时,可给予作用不同的护肝药物。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是由谷氨酸、半胱氨酸和甘氨酸残基组成的三肽化合物,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体内的生物活性肽,是细胞内一种重要的代谢调节物质。肝脏是体内GSH的主要合成和消耗场所,当肝脏受到有毒物质损害时,可诱导产生大量超氧离子和过氧化物等自由基,GSH提供活性巯基或在酶催化作用下直接与自由基结合,可清除组织中氧自由基,从而减轻对肝脏的损害。GSH除了加强对自由基的清除、保护肝细胞外,还在GSH巯基转移酶的作用下,将未结合的胆红素载入微粒体,使其与葡萄糖醛酸酶结合成结合型胆红素排出体外,还通过γ-谷氨酰胺循环维持肝脏的蛋氨酸含量,保证转甲基及转丙氨基反应,改善肝脏的合成、解毒、脂肪代谢、胆红素代谢及灭活激素等功能,促进胆酸代谢,从而加快肝功能的恢复。化疗期间,GSH还可直接与化疗药物的代谢产物结合成低毒产物,并增强肝细胞对氧自由基的耐受能力,从而起到保护和恢复肝细胞的功能,但同时由于大量消耗,可直接导致GSH浓度下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兆科药业(合肥)有限公司,未经兆科药业(合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4380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