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有杂环的5-羟基吲哚类衍生物及其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59223.5 | 申请日: | 2012-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244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发明(设计)人: | 宫平;赵燕芳;刘亚婧;翟鑫;唐启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药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417/12 | 分类号: | C07D417/12;C07D417/14;A61K31/427;A61K31/5377;A61K31/454;A61K31/433;A61K31/496;A61K31/4439;A61P31/12;A61P31/20;A61P31/16;A61P1/16 |
代理公司: | 沈阳杰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207 | 代理人: | 李宇彤 |
地址: | 110136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含有 羟基 吲哚 衍生物 及其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系列含有杂环的5-羟基吲哚类衍生物及其用途,以及以该化合物为活性成分的药物组合物,以及其在制备用于治疗和/或预防病毒性感染特别是乙型肝炎病毒、流感病毒感染药物中的用途。
背景技术
病毒感染可引起多种疾病,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和生命。迄今全世界已发现的病毒超过3000种,而且新的病毒仍不断被发现。据统计,60-65%的流行性传染病由病毒感染引起。由于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的复杂性,因此大多数抗病毒药物在发挥治疗作用时,对人体产生毒性或抗病毒的作用较低。这也是抗病毒药物发展较慢的原因。就目前的抗病毒药物品种结构而言,可供临床使用的药物仍十分匮乏,远远不能满足预防和治疗病毒性疾病的需要。研究具有新型抗病毒机制、抗病毒活性强且毒性低的抗病毒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5-羟基吲哚-3-羧酸酯类衍生物起始是作为新型抗流感病毒药物进行研究的。Grinev A.H., et al. Khim-Farm Zh, 1987, 21(1), 52;Parisheva E.K. et al. Khim Farm Zh, 1988, 22(5), 565;Mezentseva M.V. et al. Khim Farm Zh, 1990, 24(10), 52;Otova S.A., et al. Khim Farm Zh, 1992, 26(1), 52;Zotova S.A. et al. Khim Farm Zh, 1995, 29(1), 51等文献报道了一些5-羟基吲哚-3-羧酸酯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药理活性研究,实验表明其中一些化合物具有抗流感病毒活性,并且具有诱导干扰素产生,增强人体免疫力的药理作用。
1993年,由前苏联VNIKhFI公司开发的该类结构衍生物—1-甲基-4-[(二甲氨基)甲基]-2-(苯基硫甲基)-5-羟基-6-溴-1H-吲哚-3-羧酸乙酯盐酸盐(Arbidol,PCT Int Appl. WO 9008135 (RUSS),1990-6-26)在俄罗斯上市,用于治疗和预防甲、乙型流感和急性病毒性呼吸道感染。
本课题组,以阿比朵尔为先导化合物,对其结构进行进一步改造和优化,先后得到了一系列结构新颖的5-羟基吲哚-3-羧酸酯类衍生物,并先后对其申请了相关专利。
2003年,CN1482118公开了新颖的5-羟基-3-羧酸酯吲哚类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描述了5-羟基-3-羧酸酯吲哚类化合物或其药学上所接受的盐,对流感病毒和呼吸道病毒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提供了一种新型高效的抗流感病毒药物。
2004年,CN1706827公开了5-羟基吲哚-3-羧酸酯类衍生物及其用途,描述了另外一种结构的5-羟基吲哚-3-羧酸酯类衍生物或其药学上所接受的盐,可用于制备治疗和/或预防病毒性感染药物,尤其是用于制备抗乙肝病毒和抗人免疫缺陷病毒药物。
在HBV的病毒学指标中,HBeAg是HBV复制明显和传染性强的重要标志。在HBV感染过程中,HBeAg可与人白细胞抗原协同调节宿主的免疫应答,抑制宿主T细胞的细胞毒活性,形成对HBV感染的免疫耐受性,使HBV逃避免疫清除,得以在无症状携带者群体中长期贮存。在抗病毒治疗后所出现的HBeAg血清学转换与HBV-DNA水平降低相比则具有更重要的意义:患者可获得持续应答,预后改善,对HBV的免疫力提高;表明HBV复制被持续控制。
在前期基础上,对5-羟基吲哚类化合物继续进行深入研究,发现在吲哚环的2位上引入含硫杂环如噻二唑基、噻唑基、噻唑烷酮基团,可以大幅度提高化合物对乙肝病毒HBeAg分泌的活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通式I含有杂环的5-羟基吲哚类衍生物,或其消旋体或旋光异构体,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和/或水合物,
其中
R1为 (C1-C6)烷基、(C3-C6)环烷基;
R2为(C1-C6)烷基;
X为氢、卤代;
Y为-NR3R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药科大学,未经沈阳药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5922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