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夏暑红茶的优质生产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459361.3 申请日: 2012-11-15
公开(公告)号: CN102919403A 公开(公告)日: 2013-02-13
发明(设计)人: 张新富;杨绍兰 申请(专利权)人: 青岛农业大学
主分类号: A23F3/06 分类号: A23F3/06
代理公司: 合肥金安专利事务所 34114 代理人: 金惠贞
地址: 266109 山*** 国省代码: 山东;37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红茶 优质 生产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夏暑红茶的生产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夏暑季节气温高、日照强,茶树生长迅速,茶树体内碳代谢水平相对较高,氮代谢水平相对较低,从而造成夏暑季节茶鲜叶多酚类含量高、氨基酸含量低的特点,制出的绿茶苦涩味较重,香气低,并且夏暑季节茶鲜叶原料粗老,叶片角质层厚,加工过程中不利于卷紧造型,适制性较差,因此多数茶区夏暑季节并不采制茶叶,造成资源的浪费。近年来,随着红茶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红茶的加工技术成为研究的热点,多数专利和文献集中在以高标准茶鲜叶为原料,研究名优红茶的制作技术。如专利00107623.X以一芽二叶鲜叶为原料,按照传统工艺进行加工,通过多次精制制得高品质茶叶,其产品产量低、成本高;专利201110180312.1对鲜叶进行分级,研究信阳红的制作工艺,对原料具有严格的要求。目前关于夏暑红茶的优质生产方法未见有报道,夏暑茶鲜叶较粗老,适制性较差,按照传统工夫红茶工艺:鲜叶→萎凋→揉捻→干燥制出的红茶,香气较低,常常带有粗青味,其品质欠佳。如何改善夏暑红茶的品质特征,为夏暑茶的增值技术提供途径,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茶叶加工企业规模小,平均年产量不足20吨,工艺与装备落后,以手工作坊为主,很多加工设备仍以煤、柴为能源,造成环境的污染,不符合低碳经济策略,如专利201110163175.0和201110025350.X用木炭进行红茶的烘焙提香,其温度和时间不易控制,产品质量因操作工人的不同而差异较大,不利于茶叶质量的稳定,也不符合茶叶加工清洁生产的要求。

我国以生产绿茶为主,近年来,随着红茶的畅销,多数茶叶企业在试制红茶,因此要想合理开发夏暑红茶,增加我国红茶的产量,需要对加工设备进行适当更新,并探索其优质生产方法,实现红茶加工的清简化,以利于茶叶企业效益的提高与茶产业的良性发展。

发明内容

为了进一步提高夏暑红茶的品质,本发明通过改进工艺,提供一种夏暑红茶的优质生产方法。

本发明的具体生产操作步骤如下:

夏暑红茶的优质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1)采摘:夏暑季节采摘一芽三叶茶鲜叶、一芽四叶茶鲜叶;2)萎凋:日光萎凋50 min左右,萎凋叶减重4~5%;3)揉捻:按照“轻-重-轻”的原则,采用茶叶揉捻机轻揉50分钟,重揉40分钟,再轻揉10分钟,使条索紧结,细胞破碎率达到80%以上;4)发酵:在温度35℃,相对湿度90%左右的发酵室内发酵3h,叶色转为铜红色、青气消退、果香初显时即为发酵适度;5)毛火干燥:采用茶叶烘焙机温度110℃或茶叶炒干机温度160℃干燥至七成干;6)足火干燥:采用茶叶烘焙机85℃烘至足干,干茶含水量4~6%; 

在步骤2)萎凋和步骤3)揉捻之间增加摇青操作步骤,使用茶叶调速浪青机摇青三次,在萎凋结束后30 min时进行第一次摇青,摇青时间为2 min,转速为15 r/min,静置1 h;第二次摇青时间为5 min,转速为20 r/min,静置2 h;第三次摇青时间为10 min,转速为25 r/min,静置3 h~12h;

在步骤6)足火干燥结束摊放回潮1 h,接着进行烘焙提香,提香温度95℃,时间50 min,制得成品红茶;所述成品红茶茶多酚含量为11.4-13.1%,氨基酸含量为2.3-3.2%,咖啡碱含量为2.4-3.4%,茶黄素含量为0.25-0.38%,茶红素含量为4.2-5.6%,茶褐素含量为3.7-4.9%,香精油含量为0.015-0.016%。

 所述茶叶调速浪青机型号为6CWL-90。

所述提香机型号为6CTH6。

本发明针对夏暑季节茶鲜叶纤维素含量高、柔软度差的特点,将适度日光萎凋后的茶鲜叶摇青三次,通过重度摇青与静置,鲜叶走水与还阳交替进行,茎梗中的水分源源不断的传送到叶片中来,使茎梗与叶片中的水分趋于一致,促使萎凋均匀,以利于揉捻时卷紧茶条,传统工艺加工夏暑红茶时,由于鲜叶难以萎凋均匀,揉捻时茶汁大量外溢,难以达到发酵需要的细胞破碎率,通过三次重摇青,可克服此缺点;同时由于叶缘细胞逐渐受到破坏,鲜叶内的水分和内含物通过多次转移逐步发生化学变化,主要有多酚类物质的氧化与脂类的降解,生成一些芳香类物质,长时间重摇青有利于增加成茶高沸点香气成分的比例,从而促进成茶熟果香气的发展。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农业大学,未经青岛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5936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