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有效保留原茶品质的普洱生茶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459655.6 申请日: 2012-11-15
公开(公告)号: CN102919424A 公开(公告)日: 2013-02-13
发明(设计)人: 戴群 申请(专利权)人: 戴群
主分类号: A23F3/16 分类号: A23F3/16;A23F3/18;A23F3/22;A23L1/30
代理公司: 昆明知道专利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企业) 53116 代理人: 姜开侠;姜开远
地址: 650224 云南省昆*** 国省代码: 云南;5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有效 保留 品质 普洱 提取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茶叶深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有效保留原茶品质的普洱生茶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茶文化在我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茶,既是日常饮品,消暑解渴,更具保健功效。中医认为,茶叶上可清头目,中可消食滞,下可利小便,是天然的保健饮品,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备佳品。

普洱茶属于黑茶,因产地旧属云南普洱府(今普洱市),故得名,是云南特有的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发酵后压制而成的为熟茶,先蒸压后发酵的为生茶,生茶需要经过一年以上的发酵过程后才会去出苦涩,生发出浓郁的茶香气。目前所说的普洱熟茶是1974年云南与广东茶叶公司发明的人工渥堆发酵方法制作的普洱茶。历史上所指的普洱茶一般是普洱生茶,现在所指的普洱茶一般是指普洱熟茶。由于普洱生茶经自然醇化,相比人工普洱熟茶具有茶香浓郁、入口顺滑、回甘生津的特点,而且还撇弃了人工熟茶的腐味。普洱茶历史悠久,明.谢肇制《滇略.卷三》载:“土庶所用,皆普茶也。蒸之成团。”这是“普茶”一名首次见诸文字。清.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云:“普洱茶味苦性刻,解油腻牛羊毒,苦涩,逐痰下气,利肠通泻”。有“美容茶”之声誉。“越陈越香”被公认为是普洱茶区别其他茶类的最大特点,“香陈九畹芳兰气,品尽千年普洱情。”普洱茶是“可入口的古董”。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茶饮用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袋泡茶由于最终仍然有废弃物存在,冲泡不方便;超微茶粉工艺由于采用物理超微粉碎的方法,冲泡后有茶渣的存在而影响饮用,大多用作食品添加剂。目前饮用方便的速溶茶工艺普遍采用有机溶剂萃取和水沸腾浸提或水中低温浸提,然后中高温干燥等方法,由于部分活性成分会与有机溶剂发生相互作用而生成新的物质,从而影响最终速溶茶的口感,而且有机溶剂萃取工艺成本高,部分有机溶剂还具有毒副作用;水沸腾浸提及中高温干燥工艺因为温度较高,时间较长,使茶叶中的部分活性成分发生氧化,而且香气物质浸提率较低,导致茶香气改变、茶香气较淡和茶汤颜色变深;单一的中低温水浸提工艺虽然温度降低减少了活性成分的氧化,但因为后期浓缩和干燥工序采用蒸馏浓缩、真空干燥或喷雾干燥等中高温工艺,使提取物的热敏性成分变质,造成得到的速溶茶香气淡、滋味弱。现在也有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茶多酚调制速溶茶工艺,但大多处于萃取茶多酚等单一成分然后后期调配味道形成速溶茶的方案,难以达到原茶的香气和口感;而且为了提高萃取物的得率,普遍采用过高的萃取温度和压力,往往容易造成香气物质的破坏,萃取物有一股煮熟的蔬菜味。

根据大量实验研究及检测表明,要保证茶提取物的香气,生茶提取物香气挥发油含量必须在≥0.01%以上,而且各个组分之间含量比例与原茶相近,才能保留原茶的茶香气、不失真。目前公开的普洱生茶提取方法,提取物香气挥发油含量<0.01%,而且成分单一或比例失真,是造成目前的普洱生茶提取物茶香弱、滋味淡、汤色发黑的原因。

如果能够开发一种普洱生茶原茶香气提取充分且不改变香气品质,又能充分提取原茶对人体有益的成分而保持口感的普洱生茶加工工艺,则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效保留原茶品质的普洱生茶提取物,第二目的在于提供该提取物的制备方法,第三目的在于提供该提取物的应用。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所述的有效保留原茶品质的普洱生茶提取物包括茶多酚、咖啡碱、茶多糖、氨基酸和香气组分,各组分所占质量百分比分别为:茶多酚25~69%,咖啡碱8~20%,茶多糖10~30%,氨基酸5~23%,香气组分0.01~0.1%,各组分质量百分比之和不大于100%。

本发明所述的香气组分为香气挥发油成分,所述的活性组分包括对口感有影响及对香气有改善的物质,本发明中的茶多酚、咖啡碱、茶多糖、氨基酸和香气组分均为活性组分。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所述的制备方法包括茶叶浸提、冷却澄清、一级浓缩、二级浓缩、低温干燥,具体为:

A、茶叶浸提:将原料茶叶送入浸提罐中,加入25~85℃的、体积比5~15倍的提取用水,循环浸提0.1~3h,得到浸提液;

B、冷却澄清:将浸提液冷却至10~40℃后送入澄清装置进行澄清处理;

C、一级浓缩:将冷却澄清后的浸提液送入膜分离浓缩装置中进行一级浓缩,得到一级浓缩液和分离液;膜分离浓缩装置中的分离膜的孔径≤0.001μm;

D、二级浓缩:将一级浓缩液送入二级浓缩装置中,得到二级浓缩液和分离液;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戴群,未经戴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5965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