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油压剎车的剎车片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64795.2 | 申请日: | 2012-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747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发明(设计)人: | 温芫鋐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芫鋐 |
主分类号: | F16D65/78 | 分类号: | F16D65/78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00 | 代理人: | 胡福恒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压 剎车片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压剎车的剎车片结构,特别是一种车辆碟煞用的油压剎车的剎车片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的自行车油压式剎车结构在持续剎车的情况下,摩擦材会一直摩擦碟盘而产生高温,摩擦材的温度愈高会影响到油压系统温度,因此温度愈高剎车效果愈差,使该剎车结构易发生剎车失灵的情形。
对此,有许多已知的油压式剎车结构是在背板设有散热装置,例如中国台湾TWM436108号专利、美国US7905335号专利,或是在弹片上方设有一散热装置,例如中国台湾TW201229401号专利,达到快速散去摩擦材的温度而防止剎车失灵。然而,上述的已知剎车结构的摩擦材温度需要通过背板才能传递到散热装置上,此种间接散热的方式的散热速度缓慢且效果并不理想。
中国台湾TW201210884号专利可解决上述已知油压式剎车结构的问题,其主要是在摩擦材与背板之间设置一冷却板件。然而,该冷却板件是直接接触于背板,冷却板件的热能会快速传递到背板,该背板在吸收到冷却板件传来的大量热能后,会快速传递给油压缸内的液压油,导致油压缸内的液压油因高温而变质,液压油一旦变质,将造成剎车失灵。
其次,该摩擦材与冷却板件之间还设置了一底座部分,该底座部分虽具有热传递效果,但该底座部分的铆钉部分会直接接触到油压缸的活塞,如此会造成摩擦材的热能更快速地直接传递到油压缸,导致油压缸内的液压油因高温而变质。
再者,该摩擦材是整块固定在该底座部分,虽然底座部分可提供些许散热效果,但是真正能大量散热的散热翼片是设在冷却板件的顶部,也就是说,摩擦材的热能必须经过底座部分才能进一步通过散热翼片快速散热,其散热效果缓慢且效果不彰。
此外,还有一种油压式剎车结构,如中国台湾TWM343085号专利所示,其背板是由不同热传系数的材料所制成,使背板具有优异的散热效果,然而,摩擦材的热能是通过背板来散热,也就是说,背板仍有极高的机率将部分热能传递给油压缸,油压缸内的液压油还是极有可能会升高而产生变质。
因此如何设计一种散热速度快且防止摩擦材的热能传递到油压缸的油压剎车的剎车片结构是有其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油压剎车的剎车片结构,其散热速度快,可防止发生剎车失灵的情况。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油压剎车的剎车片结构包括一背板、一摩擦材和一散热装置。
该背板具有一第一热传系数,该背板包含一第一表面与一第二表面,该第二表面供油压缸作动推抵。
该摩擦材与剎车碟盘相互作动摩擦。
该散热装置包括一结合部与一散热部,该散热装置的结合部设于背板与摩擦材之间定位,该散热部显露于外部。
其中,该散热装置具有一第二热传系数,该第二热传系数大于第一热传系数。
所述散热部包含一散热板,该散热板连结于所述结合部且显露于外部。
所述散热板与所述结合部的材质为铜或含铜合金。
所述散热部包含一散热器,该散热器设于所述散热板。
所述散热板呈薄片状而可手动地被弯折形成至少一弯折部。
所述背板的第一表面凸设有一固定部,所述结合部固定于该固定部。
所述固定部凹设一嵌槽,所述结合部开设一孔洞,所述结合部包括一嵌块,该嵌块自该孔洞的孔壁往一第一方向延伸,该孔洞的轮廓对应于所述固定部,该嵌块的轮廓对应于该嵌槽。
所述的油压剎车的剎车片结构更包括一隔热层,该隔热层设于所述背板的第一表面,该隔热层具有一第三热传系数,该第三热传系数小于所述第一热传系数以及所述第二热传系数。
所述背板的第二表面凹设一散热凹槽。
所述的油压剎车的剎车片结构更包括一隔热套件与一插销,该隔热套件穿设于所述背板与所述散热装置,该插销插设于该隔热套件,该隔热套件具有一第四热传系数,该第四热传系数小于所述第一热传系数以及所述第二热传系数。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藉此,本发明的油压剎车的剎车片结构可通过该散热装置直接快速地将摩擦材的热能传导至空气中,防止摩擦材的温度过高以及摩擦材的热能传递到油压缸的液压油,达到防止本发明发生剎车失灵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与自行车碟煞装置结合的分解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与自行车碟煞装置结合的立体图。
图4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透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芫鋐,未经温芫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6479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取像及投影装置与投影模块
- 下一篇:新型薄板多点自动测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