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UF6汽化自动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73154.3 | 申请日: | 2012-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381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卫;王来革;郭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核建中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418 | 分类号: | G05B19/418 |
代理公司: | 核工业专利中心 11007 | 代理人: | 高尚梅 |
地址: | 644000***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uf sub 汽化 自动控制系统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自控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UF6汽化自动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UF6的汽化是湿法或干法制备可烧结二氧化铀粉末的第一道工序,其工艺流程如下:盛有UF6物料的容器是在汽化罐内进行汽化的,汽化罐的加热器位于其尾部,电热效应产生的热量通过轴流风机吹拂作用均匀扩散到盛料容器的周围,使其由外而内均匀受热。随着加热的进行,容器的温度逐步升高,其内部的UF6物料逐步升温膨胀,容器内部压力逐步由负压向正压变化。当温度到达升华点后,UF6物料逐步升华汽化,随着时间的推移,汽化的UF6物料逐步增多,容器内部压力进一步增大。当需要进行水解反应时,开启出气阀门,容器内的UF6气体通过有伴热的导气管经保温工作箱内部的缓冲罐缓冲稳压后进入下一步的水解工序。
在UF6的汽化过程中,重要的控制参数主要是温度和压力,温度控制参数包括两个汽化罐内盛料容器的外壁温度、两个导气管温度、保温工作箱温度等内容,压力控制参数则包括两个汽化罐内盛料容器内部压力、两个汽化罐内部压力和两个汽化罐门封压力等内容。
在汽化工序中,原来一直采用工艺人员的手工操作与DCS控制相结合的控制方式。仅有汽化罐内盛料容器的表面温度、保温工作箱温度等几个参数采用DCS自动控制。其它参数基本采用落后的手动控制。生产过程中,工艺人员需人工控制汽化罐内盛料容器内部压力、汽化罐内部压力和汽化罐门封压力,不但自动化程度低、控制精度低,尤其是安全可靠性低。另外,导气管的温度控制采用落后的现场仪表位式控制方式,控制误差大,加热器使用寿命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UF6汽化自动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以从根本上提高UF6汽化工序的自动化程度,确保安全稳定性,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UF6汽化自动控制系统,包括DCS控制系统和PLC控制系统;DCS控制系统包括盛料容器内部压力变送器、盛料容器外壁温度变送器、导气管温度变送器、电流变送器A、电流变送器B、模数转换模块A、模数转换模块B、模数转换模块C、模数转换模块D、模数转换模块E、PID压力调节器、程序设定器、顺序控制器、转换控制器、PID温度调节器A、PID温度调节器B、保护连锁控制器B、数模转换模块A、数模转换模块B、开关量输出模块B,加热控制器A、加热控制器B、加热器A、加热器B;PLC控制系统包括汽化罐内部压力变送器、门封压力变送器、PLC模拟量输入模块、PLC控制器、图形操作终端、输出控制器;
系统运行后,所述盛料容器内部压力变送器将采集到的盛料容器的内部压力模拟信号传送给模数转换模块A,模数转换模块A将盛料容器的内部压力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传送给PID压力调节器,PID压力调节器根据接收到的数字信号与设定值之间的偏差经PID运算输出调节信号给转换控制器;同时盛料容器外壁温度变送器将采集到的盛料容器的外壁温度模拟信号传送给模数转换模块B,模数转换模块B将盛料容器的外壁温度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传送给PID温度调节器A;
之后启动顺序控制器,触发程序设定器按照设定的时间-输出曲线输出控制信号给转换控制器,同时触发转换控制器,使程序设定器与PID温度调节器A接通组成串级调节系统A,程序设定器输出控制信号作为PID温度调节器A的设定值;PID温度调节器A根据接收到的数字信号与程序设定器输出控制信号之间的偏差经PID运算输出调节信号给数模转换模块A,数模转换模块A将调节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传送给加热控制器A,加热控制器A根据接收到的模拟信号控制加热器A的加热功率;当顺序控制器运行到工艺要求的时间时,顺序控制器触发转换控制器,使PID压力调节器与PID温度调节器A接通组成串级调节系统B,同时使程序设定器与PID温度调节器A断开,即串级调节系统A断开,由串级调节系统B依次通过数模转换模块A、加热控制器A控制加热器A的加热功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核建中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未经中核建中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7315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