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青霉素类抗生素及其中间体的分子印迹型聚合物的制备方法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75719.1 | 申请日: | 2012-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246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发明(设计)人: | 檀华蓉;司雄元;田春秋;苏红晓;祁克宗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F220/06 | 分类号: | C08F220/06;C08F222/14;C08J9/26;B01J20/285;B01J20/30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何梅生;王伟 |
地址: | 230036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青霉素 抗生素 及其 中间体 分子 印迹 聚合物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具体说是动物源性食品中一种青霉素类抗生素及其中间体的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青霉素类抗生素是含有6-氨基青霉烷酸(6-APA)母核结构的一类广谱抗生素,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均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因而广泛用于兽医临床。在动物饲养中如不正确使用青霉素类抗生素将导致其动物源性食品安全问题。
分子印迹技术 (Molecular Imprinting Techniqe,MIT)是近年来出现的制备具有识别功能的聚合物材料的新技术,可获得在空间结构和结合位点上与某一分子完全匹配的分子印迹聚合物(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MIPs)。这一技术已经应用于单一目标化合物的固相萃取柱制备,但是同时用于多种化合物及其中间体分离的分子印迹型固相萃取柱制备方法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青霉素类抗生素及其中间体的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该分子印迹聚合物制得的固相萃取柱对具有6-APA母核的青霉素类抗生素PEN、AMP、AMO及其中间产物6-APA均有良好的识别性能。
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青霉素类抗生素及其中间体的分子印迹型聚合物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
(1)称取质量不大于0.22g模板分子6-氨基青霉烷酸(6-APA)溶解于10 mL甲酸溶液中,加入功能单体甲基丙烯酸(MAA) 0.265-0.795mL,于室温下在超声振荡30 min ,使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充分结合;然后向加入交联剂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DMA) 2.57-6.43 mL ,偶氮二异丁腈(AIBN) 0.05 g,混合均匀,超声振荡15 min,在N2保护下置60 ℃水浴中加热24 h,得到白色固体聚合物;
(2)将步骤(1)将所得的白色固体聚合物粉碎,研磨过220目(粒径0.065 mm)筛,用体积比8:2或7:3或6:3的乙腈-水或体积比6:4的甲醇/乙酸溶液洗脱聚合物中的模板分子(6-APA),再用去离子水洗脱溶剂,收集产物于烘箱中60 ℃干燥,得到以6-APA为虚拟模板的印迹聚合物。
作为优选,本发明方法中所述模板分子:功能单体:交联剂的摩尔比为1:5:30。
一种固相萃取柱填料,所述填料由权利要求1所述的6-APA为虚拟模板的印迹聚合物和硅藻土组成,所述印迹聚合物与硅藻土的质量比为2:1。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益效果体现在:
本发明以6-氨基青霉烷酸(6-APA)母核为分子印迹聚合物的模板,制得分子印迹聚合物,经粉碎后与不同比例膨松剂(硅藻土)混合装柱,所制得的固相萃取柱对具有6-APA母核的青霉素类抗生素PEN、AMP、AMO及其中间体6-APA均有良好的识别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NMIPs的红外光谱图
图2为MIPs的红外光谱图
图3为NMIPs的扫描电镜
图4为MIPs的扫描电镜SEM图。
图5a为实施例3牛奶样品色谱图。
图5b为实施例3加标牛奶样品的色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中的试验步骤和试验所用产品及试验器材,若无特别说明均为本领域常规技术手段、市购常规产品及公知仪器。
实施例1
(1)通过分别加入5 mL的甲醇、甲酸、乙醇、二氯甲烷、N,N-二甲基酰胺、甲醇/水(7/3)、乙腈、乙腈/水(7/3)、乙腈/水(8/2)做为溶剂,考察不同溶剂的对6-APA和MAA的溶解效果,见表1。因模板分子6-APA不完全溶于有机溶剂,且微溶于水,遇碱分解,对酸较稳定,综合考虑选择甲酸作为致孔剂。
表1 不同溶剂的对6-APA和MAA的溶解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农业大学,未经安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7571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补益生丸
- 下一篇:有机硅树脂组合物、封装材料以及发光二极管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