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测算薯块干物率的简捷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80351.8 | 申请日: | 2012-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446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7 |
发明(设计)人: | 张爱君;李洪民;唐忠厚;史新敏;魏猛;陈晓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33/02 | 分类号: | G01N33/02 |
代理公司: | 徐州市三联专利事务所 32220 | 代理人: | 周爱芳 |
地址: | 221121***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测算 薯块干物率 简捷 方法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算薯块干物率的简捷方法,属于薯类作物在生产和加工中品质指标的测定方法。尤其适用于对薯块干物率的准确度要求不是很高的甘薯种植专业户,以及甘薯淀粉加工企业。
背景技术
甘薯是我国重要的粮食、饲料和工业原料用作物,其栽培面积和总产量均居世界第一。近年来,甘薯作为重要的新能源作物而倍受世人关注。作为单位面积干物质产量最高的一种作物,甘薯的干物质含量(干物率)也已成为评判其品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甘薯干物率的常规测定方法是:在实验室条件下,选取大小适中的薯块,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取薯块中部2/3的薯肉,切丝混匀,分别称取100g(两个重复),摊开在铝饭盒里,置于烘箱内,40℃鼓风烘6小时后,60~80℃鼓风烘6小时,待样品变脆后,再升温至100~105℃烘12小时(为使样品烘烤均匀,在烘干过程中需间隔一段时间翻动一下薯丝),直至薯丝恒重后取出称量,薯块干物率为烘干后的重量与鲜重的比值(以%表示)。该方法需在实验室条件下,配备有电源以及烘箱、称量天平、铝饭盒等仪器设备,且耗时长(前后需24小时)、能源消耗大;测定的样品(品种)数量较多时很容易发生混杂;操作过程中需要实时监控,温度与时间调控稍有不慎,会使样品烘焦、变质而作废,甚至还有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测算薯块干物率的简捷方法,能够方便快捷的估算出薯块的干物率。特别适合于农户和工厂生产使用。
本发明是以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测算薯块干物率的简捷方法,以薯肉硬度为自变量x,薯块干物率为应变量y,代入回归方程式:y=2.553x-2.650;计算出相应的薯块干物率(y);具体操作方法是:使用果实硬度计为薯肉硬度测量工具;步骤如下:
选取大小适中的薯块;在薯块的中部斜截;每个斜截面上分别选择分布均匀的多个测量点;用果实硬度计对每个测量点测量薯肉硬度;计算出2个斜截面的所有测量点的薯肉硬度平均值x,代入上列回归方程式,即计算出相应的薯块干物率y。
所述的每个斜截面上的测量点至少10个。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果实硬度计体积小、重量轻,数值显示直观,携带方便,在田间和室内均可进行测量;操作过程比较简单,快捷、省时,节能又安全;回归方程式简单,计算容易。尤其适用于对薯块干物率的准确度要求不是很高的甘薯种植专业户(可以实时了解甘薯生长过程中干率的变化,确定适时收获),以及甘薯淀粉加工企业(在大量收购鲜薯原料时,可及时、快速测算出不同鲜薯原料的干物率,按质论价,也为薯农节省了大量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薯块干率与硬度的关系图;
图2是薯块斜截面测量点分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果实硬度计(紧实度仪)是用来判定果实成熟程度,对采摘与加工时间以及储存与运输等进行实时掌控,广泛应用于果树生产以及加工过程中。我们在长期的甘薯科研实验中发现,薯块干物质含量这一品质性状与薯肉的紧实度(硬度)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以薯肉的硬度为自变量(x),薯块的干物率为应变量(y),求得回归方程式:y=2.553x-2.650,经回归关系的显著性检测,两者之间存在极显著的回归关系(P<0.01),即可利用回归方程式,由薯肉的硬度值来估算相应的薯块干物率。因此在实验室条件下,利用果实硬度计对甘薯干物率测定,并和甘薯干物率的常规测定方法对比。
操作方法:选取大小适中的薯块,在薯块的中部斜截,每个斜截面上分别测量分布均匀的10个点,见图2;手握硬度计,使硬度计垂直于被测的表面,压头均匀缓慢压入薯肉内5mm时停止,记下此时的读数。旋转回零旋钮,使指针复位到初始刻度线,重复进行。取2个斜截面20个测量点的平均值,代入上列回归方程式,即计算出相应的薯块干物率。
连续2年对20个甘薯品种收获后的薯肉硬度和对应的干物率分别进行了检测(见表1)。
表1不同甘薯品种的薯肉硬度与干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未经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8035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低烟无卤耐火型舰船用通信电缆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矿井下热交换硐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