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罗氏沼虾野田村病毒检测试剂盒及检测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02417.9 | 申请日: | 2012-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223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9 |
发明(设计)人: | 石坚;钱东;林峰;宋之琦;徐锦余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三合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浙江省平湖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
主分类号: | C12Q1/70 | 分类号: | C12Q1/70;C12Q1/68;C12R1/93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吴秉中 |
地址: | 310052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罗氏沼虾野田村 病毒 检测 试剂盒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检测水产养殖中相关病毒的检测试剂盒及检测方法,尤其涉及检测罗氏沼虾野田村病毒的检测试剂盒及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罗氏沼虾亦称马来西亚大虾、金钱虾等,分类上属于十足目、长臂虾科、沼虾属,素有淡水沼虾虾王之称。原产于印度太平洋地区在厄瓜多尔沿岸,是目前世界上养殖量最高的三大虾种之一。至2010年,全球罗氏沼虾产量已达20万吨以上,成为全球养殖产量最高的淡水虾类,其中我国养殖产量达10余万吨,是世界最大的罗氏沼虾养殖国。
2001年前后,我国罗氏沼虾主要产区暴发了一种新的疾病,称为罗氏沼虾肌肉白浊病或罗氏沼虾白体病,现统称罗氏沼虾白尾病。该病曾在浙江、江苏、上海、广东、广西等地出现大规模流行、蔓延,是罗氏沼虾主要疾病。该病由罗氏沼虾野田村病毒感染引起,主要危害罗氏沼虾淡化苗。患病虾苗出现肌肉不透明或白斑、白浊、全身发白,主要发生于幼体变态为仔虾后,病虾可在几天内死亡,对于高密度养殖的育苗池,死亡率可高达40%~90%,严重时可使育苗场虾苗全部死亡。
该病发病急、死亡率高,给许多养殖场及育苗场造成巨大的损失,最早发生于我国及东南亚罗氏沼虾主要罗氏沼虾主要养殖国,并同时发生于中北美洲主要罗氏沼虾养殖国,成为罗氏沼虾养殖极大威胁。我国在2008年将该病列为水生动物二类疫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也将该病列为必须上报的水生动物疫病。
目前已经建立了数种罗氏沼虾野田村病毒检测方法,包括病毒电镜观察、核酸电泳法,Dot-blot原位杂交及RT-PCR技术、基于单抗的TAS-ELISA和基于小鼠多抗血清的双夹心ELISA等,应用于罗氏沼虾野田村病毒感染疾病检测中。
电子显微镜技术虽可直接观察病毒粒子,但操作复杂、耗时长、准确性低;抗体检测法检测罗氏沼虾野田村病毒虽已作为OIE推荐性方法,但灵敏度不够理想,通常无法检测未发生病症的潜在病毒携带虾;罗氏沼虾野田村病毒RT-PCR检测法虽灵敏度较好,但对实验室和操作人员有较高的要求,无法实现罗氏沼虾野田村病毒的相对快速、准确检测,更无法实现病毒的现场快速检测,大大限制了RT-PCR检测方法在生产中的推广应用。
因此,建立简单、快速、高灵敏检测方法,开发适于现场应用的罗氏沼虾野田村病毒检测试剂盒就显得更为重要和紧迫。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检测罗氏沼虾野田村病毒的快速检测方法及与其配套的检测试剂盒,以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使之适用于生产现场快速、准确、高灵敏度的检测罗氏沼虾野田村病毒。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罗氏沼虾野田村病毒检测试剂盒,其包括含有1至2对引物的扩增反应液;引物选自下组:
F1:5’-tagatatgttcctgcagtacc-3’ SEQ ID NO:11
R1:5’-tcacttgcaagaggtaaaat-3’ SEQ ID NO:12
F2:5’-acttgtgacgtagcctgcctttttgatacaaatccactagatgacc-3’ SEQ ID NO:13
R2:5’-cgcggcagtggaatttctctttttgatcatcacgcctgacaa-3’ SEQ ID NO:14
优选扩增反应液还含有选自下组的引物作为检测探针:
F3:FITC- 5’-catcgaggattacgttgg-3’ SEQ ID NO:21
R3:BIOTIN-5’-gcttgccaacttattggtt-3’ SEQ ID NO:22
更优选还含有阳性对照品;阳性对照品的核苷酸序列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三合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浙江省平湖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未经杭州三合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浙江省平湖市水产技术推广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0241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熔断式隔离开关
- 下一篇:框绞机双主动牵引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