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育菇管理期保水供养泥膏的制备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210508598.6 | 申请日: | 2012-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435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郭成金;刘西周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中亿菌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04 | 分类号: | A01G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387 天津市滨***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理 期保水 供养 制备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该发明属于农业微生物技术,是一种能使蕈菌(指大型高等真菌,包括食用蕈菌、药用蕈菌、有毒蕈菌等。)培养基温和地供水、供营养的技术。其特征是由废弃矿泉水瓶和灌注的营养泥膏组成。通过对其矿泉水瓶外壁挤压,类似挤牙膏一样,将营养泥膏从瓶盖中间的圆孔中挤入菌瓶或菌袋的通气孔洞中,从而温和地向菌体(包括菌丝体、原基、菌蕾、子实体)提供水分和养分;其营养泥膏具有“微型水库”、“营养库”、温和缓释的特点,主要用于蕈菌育菇管理阶段,以达到优质、增产之目的。
背景技术众所周知,在蕈菌在其培殖过程中添加泥土能使菌体、原基、菌蕾、子实体均长势好,优质增产。在蕈菌培殖生产中,欲达到优质、增产之目的,在发菌期,提高成品率,降低污染率是关键;而在育菇期,则及时适当补水、补养是关键。
在其发菌期,降低污染率的技术措施,除保持菌种的绝对纯度以外,首要的技术是要求培养基保持三相(固、夜、气)物质相对平衡和环境洁净度高。培养基中水分过大,发菌慢,易于污染,培养基中水分过少,菌丝长势弱。
在育菇期,首要的技术是培养基能及时提供适当水分和营养。在育菇期,提供充足的水分,适当补充营养是关键。由于发菌与子实体长大,培养基内水分和养分散失与消耗较多,因此培养基含水量和营养缺失成为制约产量主要因素;常见蕈菌育菇阶段补水方法是地面洒水、超声波喷雾加湿、加压、减压注水等方式,上述供水、供养方式均属外给水,无温和、缓释的特点,且耗水、耗能。该发明通过改变传统蕈菌培殖过程中供水、供养方式,实现由“外供水”转为“内供水”,具有环保、成本低、实用性强,操作简便,收效高,可重复利用等特点。
发明内容 该发明是由废弃矿泉水瓶和灌有营养的泥膏组成。选可塑性较强的废弃矿泉水瓶,装入75%乙醇5ml将瓶盖拧紧,震荡消毒后备用;另将同一标准瓶子的瓶盖,在其中间用电钻打一直径0.5cm的圆孔备用。
另用2%~3%的红塘或白糖,及适量营养元素的营养液调当地过60目筛的壤土或黏土为膏状,以不易流动为标准,将其营养泥膏灌入上述瓶中,拧紧打过孔的标准瓶盖备用。
具体实施方式蕈菌育菇阶段,按照2%~3%配制红糖或白糖,以及维生素B1、稀土元素等营养液,充分溶解后,调当地过60目筛的壤土或黏土为膏状。将其营养泥膏灌入上述瓶中,拧紧打过孔的标准瓶盖。手持其营养泥膏瓶,通过对其瓶外壁挤压,将营养泥膏从瓶盖中间的圆孔中挤入菌瓶或菌袋的通气孔洞中,填充至通气孔洞口平面下行1cm处止,留一蓄水穴。
按照常规育菇方式管理,从而可达到菌棒(瓶)培养基温和缓释内供水、供养的作用。待通气孔洞中营养泥膏干缩时,适时补充2%~3%的红塘或白糖及适量营养元素的营养液,使培养基恢复至其菌棒(瓶)灭菌后重量为宜,从而达到蕈菌子实体优质、增产之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中亿菌业有限公司,未经天津中亿菌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0859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