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醛与硝基烯烃的加成产物的制备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509523.X 申请日: 2012-12-03
公开(公告)号: CN102942430A 公开(公告)日: 2013-02-27
发明(设计)人: 汪志勇;徐坤;查正根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主分类号: C07B53/00 分类号: C07B53/00;C07C205/44;C07C201/12;C07D307/46
代理公司: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代理人: 赵青朵;李玉秋
地址: 230026 安*** 国省代码: 安徽;3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硝基 烯烃 加成 产物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醛与硝基烯烃的加成反应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醛与硝基烯烃的加成产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Michael加成反应是亲核试剂对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的共轭加成反应,是构筑碳-碳键最常用的方法。在Michael加成反应中,一方面由于共轭体系中的β位的碳原子由原来sp2杂化的碳原子转化为sp3杂化的碳原子,这种杂化可以对映选择性的发生,是制备不对称产物的基础;另一方面由于Michael加成反应能够从简单易得的原料出发通过碳-碳键构筑为许多有用的有机化合物和天然产物提供中间体,因此,Michael加成反应一直都受到有机化学家们的广泛关注。

醛与硝基烯烃也可以发生Michael加成反应,尤其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其加成产物为两个相邻的手性中心,而且含有硝基和甲酰基两个重要的官能团,从而可以衍生出许多重要的药物活性中间体(M.P.Sibi,S.Manyem,Tetrahedron 2000,56,8033–8061;O.M.Berner,L.Tedeschi,D.Enders,Eur.J.Org.Chem.2002,1877–1894;N.Krause,A.Synthesis 2001,171-196;S.B.Tsogoeva,Eur.J.Org.Chem.2007,1701–1716;D.Almasi,D.A.Alonso,C.Nájera,Tetrahedron:Asymmetry2007,18,299-365;S.B.Tsogoeva,Eur.J.Org.Chem.2007,1701–1716.),因而,目前不对称催化的醛对硝基烯烃的Michael加成反应,尤其是不对称催化用的催化剂,受到了科研工作者们的广泛关注,世界上也有很多课题组(如J.M.Betancort,C.F.BarbasIII,Org.Lett.2001,3,3737-3740;A.Alexakis,O.Andrey,Org.Lett.2002,4,3611-3614;W.Wang,J.Wang,H.Li,Angew.Chem.2005,117,1393-1395;Angew.Chem.Int.Ed.2005,44,1369-1371;Y.Hayashi,H.Gotoh,T.Hayasi,M.Shoi,Angew.Chem.2005,117,4284-4287;Y.Hayashi,H.Gotoh,T.Hayasi,M.Shoji,Angew.Chem.Int.Ed.2005,44,4212-4215;C.Palomo,S.Vera,A.Mielgo,E.Gómez-Bengoa,Angew.Chem.2006,118,6130-6133;Angew.Chem.Int.Ed.2006,45,5984-5987;M.P.Lalonde,Y.Chen,E.N.Jacobsen,Angew.Chem.2006,118,6514-6518;Angew.Chem.Int.Ed.2006,45,6366-6370;R.J.Reddy,H.H.Kuan,T.Y.Chou,K.Chen,Chem.Eur.J.2009,15,9294-9298;J.Xiao,F.X.Xu,Y.P.Lu,T.P.Loh,Org.Lett.2010,12,1220-1223.)对该反应以及催化用催化剂进行了研究。

目前通过醛与硝基烯烃的不对称Michael加成获得高对映选择性的产物所需的有机小分子催化剂比较复杂,需要多步反应才能制得,难以实现工业化甚至克级的生产,如Y.Hayashi等人通过对脯氨酸分子进行还原得到脯氨醇,然后将其进行二苯基取代,将得到的产物进一步通过甲基硅烷基化反应制得有机小分子催化剂用于醛对硝基烯烃的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催化剂制备较为复杂,而且催化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醛与硝基烯烃的加成产物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催化剂简单易得、催化效率较高。

一种醛与硝基烯烃的加成产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具有式(I)结构的硝基烯烃和具有式(II)结构的醛在(S)-脯氨酸锂或(R)-脯氨酸锂和溶剂的作用下发生加成反应,得到如式(III)或式(IV)所示的加成产物;

式(I);式(II);

式(III);式(IV);

其中,R1为烷基、取代的烷基、芳香基团或取代的芳香基团,R2为烷基、取代的烷基、芳香基团或取代的芳香基团。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未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0952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