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车辆的排气热回收系统和变速器加温器实施策略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10154.6 | 申请日: | 2012-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3311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8 |
发明(设计)人: | G.K.加恩普迪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P11/00 | 分类号: | F01P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11105 | 代理人: | 葛青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车辆 排气 回收 系统 变速器 加温 实施 策略 | ||
1.一种车辆,包括:
内燃发动机,具有流体出口和流体入口,所述流体出口和流体入口彼此流体连通并配置为用于将发动机冷却剂流从流体入口循环至流体出口;和
冷却剂回路,互连流体连通的流体出口和流体入口,且使发动机冷却剂流通过其从流体出口循环至流体入口,所述冷却剂回路包括:
排气热回收系统,布置在流体出口下游并配置为用于将热量从来自内燃发动机的排气流传输至发动机冷却剂;
控制阀,布置在排气热回收系统下游并与排气热回收系统流体连通;
第一流体流动路径,与控制阀流体连通并布置在控制阀的下游;
第二流体流动路径,与控制阀流体连通并布置在控制阀的下游;和
传动液加温系统,沿第二流体流动路径布置;
其中,当发动机冷却剂的温度在预定温度之下时,控制阀沿第一流体流动路径引导发动机冷却剂流,用于加热内燃发动机,以最小化将内燃发动机加热至高效操作温度所需的时间,当发动机冷却剂的温度等于或大于预定温度时,控制阀沿第二流体流动路径引导发动机冷却剂流,以加温传动液,由此减少传动中的变速器旋转损失,
进一步包括排气再循环系统,所述排气再循环系统与第一流体流动路径和第二流体流动路径流体连通且布置在第一流体流动路径和第二流体流动路径的下游,且与内燃发动机的流体入口流体连通并布置在内燃发动机的流体入口上游,排气再循环系统配置为,当控制阀引导发动机冷却剂流通过第一流体流动路径时,通过第一流体流动路径从控制阀接收发动机冷却剂流,以及排气再循环系统配置为,当控制阀引导发动机冷却剂流通过第二流体流动路径时,从传动液加温系统接收发动机冷却剂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进一步包括加热器芯部,所述加热器芯部布置在内燃发动机的流体出口的下游并与内燃发动机的流体出口流体连通,并且布置在排气热回收系统上游。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进一步包括泵,所述泵布置在加热器芯部的下游并与加热器芯部流体连通,所述泵布置在排气热回收系统的上游并与排气热回收系统流体连通,并且配置为用于使发动机冷却剂循环通过冷却剂回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进一步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配置为用于感测在流体出口处离开内燃发动机的发动机冷却剂的温度。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其中,发动机冷却剂以连续环路方式流动通过冷却剂回路,从流体出口至加热器芯部,从加热器芯部至泵,从泵至排气热回收系统,从排气热回收系统至控制阀,从控制阀经由第一流体流动路径或第二流体流动路径中的一个至排气再循环系统,从排气再循环系统至流体入口,以及从流体入口返回至流体出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10154.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