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火龙果果皮发酵的单细胞蛋白饲料及其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12488.7 | 申请日: | 2012-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605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卢安根;莫建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壮族自治区分析测试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A23K1/00 | 分类号: | A23K1/00 |
代理公司: | 广西南宁汇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5114 | 代理人: | 朱萍球 |
地址: | 530022 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火龙果 果皮 发酵 单细胞 蛋白饲料 及其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生物饲料领域,涉及单细胞蛋白饲料的及其生产方法,具体来说是一种用火龙果果皮发酵的单细胞蛋白饲料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火龙果(Hylocereus undatus),又称为仙蜜果和红龙果,为仙人掌科量天尺属和蛇鞭属植物,原产于中美洲热带沙漠地区,现在亚洲地区多个国家种植。目前我国海南、广西、广东、福建等地均有种植,并且规模不断扩大。火龙果果肉的营养保健功效已经得到公众的广泛认可和赞誉。火龙果果皮含有丰富的纤维素、果胶、多糖等碳水化合物,另含黄酮以及天然红色色素等物质,但是游离糖分和蛋白质含量极低。其果皮占全果重比例较大,目前在火龙果加工中,果皮基本上都是被丢弃,这样不仅造成资源浪费,同时造成环境污染。目前对火龙果果皮的开发利用,研究报道主要集中在红色色素(丛燕,利用火龙果果皮资源开发食用天然色素[J].厦门科技,2009(01):56-57)、果胶(杨明,胡文娥,吴寿中.微波辅助提取火龙果果皮中果胶工艺[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2,33(2):55-58)、总黄酮(王晓波,钟婵君,刘冬英等.火龙果皮总黄酮对油脂抗氧化作用的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2,33(3):19-23)等方面,相关专利有使用火龙果皮开发膳食纤维(发明专利申请号:201110298272.0)、火龙果皮提取水溶性色素(发明专利申请号:200410065617.8)等。
随着养殖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和对养殖产品品质要求不断提升,养殖业对蛋白质资源的需求日益加大。蛋白质资源是饲料工业之本,目前蛋白饲料短缺,已经成为饲料行业发展的突出问题。目前国内每年约需3750万吨蛋白质原料,其中约70%依赖进口。蛋白质短缺限制了我国养殖业的发展。而利用农业生产下脚料通过生物技术可以开发优质蛋白质饲料原料,从而缓解饲料工业对粮食的依赖,促进养殖业的发展。本发明把单细胞蛋白发酵的生物技术应用于火龙果加工的副产物资源化利用,不但可以促进火龙果种植和深加工的发展,而且为我国饲料行业提供了一种新的高质量蛋白饲料原料,应用价值大,市场前景广泛,目前尚未见相关文献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当前国内火龙果果皮资源化利用不高,以及蛋白饲料资源的短缺现状,利用火龙果果皮作为原料,提供了一种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将火龙果果皮发酵生产单细胞蛋白饲料及其方法,服务于火龙果种植业、饲料工业。
本发明采用生物技术原理,利用有益微生物菌种或菌种组合能够分解、利用火龙果果皮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果胶等高分子碳源物质的特性,以及在适当的非蛋白氮源、无机盐、调节剂、温湿度条件配合下,微生物菌种细胞快速增殖,转化为微生物菌体蛋白质,从而增加了火龙果果皮的蛋白质含量。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用火龙果果皮发酵的单细胞蛋白饲料,所述单细胞蛋白饲料是在混合原料中加入有益微生物菌种发酵制成,所述混合原料由以下重量份比的物料组成:火龙果果皮2~60份(以绝干料计)、非蛋白氮源0.2~10份、磷酸盐0.2~5.0份、镁盐0.1~3.0份、调节剂0~15份、水40~98份,调节pH值为4.5~7.5,加入占所述混合原料总重的2~10%用有益微生物菌种制成的益生菌剂,所述益生菌剂的有效活菌总数不低于1.0亿个/g,经混合,发酵培养,干燥,粉碎,得单细胞蛋白饲料。
以上所述单细胞蛋白饲料中含以下重量百分比成分:真蛋白≥20%,粗纤维3-18%,性状为淡红色或灰白色至灰黑色粉状。
所述的益生菌剂为长柄木霉、黑曲霉、孤独腐质霉、绳状青霉、白地霉、产朊假丝酵母、裂殖酵母、热带假丝酵母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菌种组合。
所述的非蛋白氮源为尿素、硫酸铵、氯化铵、碳酸氢铵、磷酸二氢铵、磷酸氢二铵、磷酸脲、硝酸钠和硝酸钾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组合。
所述的磷酸盐为磷酸二氢钾、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钾、磷酸氢二钠、磷酸三钾、磷酸三钠、磷酸氢二铵、磷酸氢铵、磷酸二氢铵和焦磷酸钠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组合。
所述的镁盐为为硫酸镁和氯化镁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组合。
所述的调节剂为谷糠、植物秸秆和玉米芯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组合。所述谷糠指谷物的皮壳,如:稻、稷、麦、豆、麻等的皮壳,或秫、黍、粱等的皮糠;所述秸秆是成熟农作物茎叶(穗)部分的总称,如:小麦、水稻、玉米、薯类、油料、棉花、甘蔗和其它农作物在收获籽实后的剩余部分;所述玉米芯是玉米棒脱粒后的棒芯,调节剂的粒径均为5mm以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分析测试研究中心,未经广西壮族自治区分析测试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1248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伸缩式家用物品固定设备
- 下一篇:门体吊拉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