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摩托车前叉避震器平衡架及其使用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16966.1 | 申请日: | 2012-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431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陈逸龙;林明儿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莆田市奔腾工贸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K21/04 | 分类号: | B62K21/04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1146 福建省莆田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摩托车 前叉 避震器 平衡 及其 使用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摩托车前叉避震器平衡架及其使用方法,属于摩托车的一种安全配件,更具体的说是一种速度快的跑车的安全配件。
背景技术
运动摩托车又叫跑车。其设计主导思想是供人们休闲度假用的,是一种趣味性的交通工具,也是体验人生乐趣的游乐工具。运动摩托车包括范围十分广泛,下面介绍的超级运动摩托车和旅行摩托车,都具有运动摩托车的功能,所以也可以归类为运动摩托车。仿造GP赛车流线的外型,是许多年轻车迷的最爱,一般装有2~4缸汽油机,气缸排量在400毫升以上,拥有多缸引擎及轻量车身的特性,高转速、短轴距及高性能等特征。这种车在公路上行驶时,车速可达到每小时200千米,适合长途旅行。这种车也可作为公路快速赛车。
而这种摩托车在转弯的时候,容易导致前叉两避震器的受力不一,造成“一高一低”的现象,这样是不安全的,容易使驾驶者把持不住摩托车的方向,造成不必要的意外事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摩托车前叉避震器平衡架及其使用方法,其中摩托车前叉避震器平衡架具有结构新颖的特点,它可以在摩托车在转弯时,保证前叉的两避震器的受力是一致的,减少驾驶疲劳,保障了行驶安全,而且它的使用方法简单、安全性能好。
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在于:一种摩托车前叉避震器平衡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锁紧在摩托车前叉两避震器外筒的一对环形体,两环形体间设置有一平衡板。
进一步的,所述环形体包括第一半圆体和第二半圆体,所述第一半圆体与第二半圆体一端经一销钉相铰接,另一端均设置有径向方向的凸部,两凸部将经锁紧螺栓相联接,以使第一半圆体和第二半圆体锁紧在摩托车前叉避震器外筒上。
进一步的,两第二半圆体顶部经锁紧螺钉与平衡板相联接,所述平衡板两旁侧边向内凹形呈一圆环状并在竖直面上与第二半圆体的内周壁相平。
进一步的,所述平衡板两旁侧的前后端均设置有一让位凹部用于与第二半圆体相联接的锁紧螺钉。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半圆体的高度小于第二半圆体的高度,所述第一半圆体一端设置有一凸块,第二半圆体对应端设置有用于插接凸块的凹口,所述销钉与凸块、凹口相联接,所述第一半圆体与第二半圆体底部在水平面上相平。
进一步的,所述平衡板上设置有用于穿设摩托车控制线的通孔。
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在于: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前叉避震器平衡架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步,旋开缩紧螺栓,使第一半圆体与第二半圆体的一端处于分开状态;第二步,将两第二半圆体的内周壁紧贴摩托车前叉两避震器的外筒,同时确定两第二半圆体在避震器外筒的作用点高度相同;第三步,旋转第一半圆体,使第一半圆体与第二半圆体两端合拢并通过缩紧螺栓锁紧。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具有结构新颖的特点,它可以在摩托车在转弯时,通过两个环形体在平衡板的作用下,保证前叉的两避震器的受力是一致的,防止了骑行时前叉高度不一,保障了骑行人员的安全,同时也可以有效的维持两避震器受损程度相差不大,同样保证了前叉的平衡性,减少驾驶疲劳,保障了行驶安全,而且它的使用方法简单、安全性能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仰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俯视立体图。
图4为本发明的仰视立体图。
附图说明:
1-平衡板 2-凸块 3-凹口 4-第二半圆体 5-第一半圆体 6-通孔 7-凸部 8-锁紧螺栓 9-销钉 10-锁紧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
参考图例,一种摩托车前叉避震器平衡架,包括分别锁紧在摩托车前叉两避震器外筒的一对环形体,两环形体间设置有一平衡板1。
接着对环形体更具体的说明:所述环形体包括第一半圆体5和第二半圆体4,所述第一半圆体与第二半圆体一端经一销钉9相铰接,另一端均设置有径向方向的凸部7,两凸部将经锁紧螺栓8相联接,以使第一半圆体和第二半圆体锁紧在摩托车前叉避震器外筒上,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一半圆体与第二半圆体联接有销钉的一端厚度大于另一端。
更具体的说:两第二半圆体顶部经锁紧螺钉与平衡板相联接,所述平衡板两旁侧边向内凹形呈一圆环状并在竖直面上与第二半圆体的内周壁相平,这样可以确保两减震器受力均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莆田市奔腾工贸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莆田市奔腾工贸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1696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