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L-O-磷酸丝氨酸钴(II)配合物及制备方法与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24299.1 | 申请日: | 2012-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932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杨恩翠;赵小军;刘忠义;焦娇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F19/00 | 分类号: | C07F19/00;C07F15/06;C07F9/09;H01F1/42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杰盈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2207 | 代理人: | 朱红星 |
地址: | 300387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磷酸丝氨酸 ii 配合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专利申请得到了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资助号:10JCZDJC21600和10JCZDJC21600)的资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有机配合物及其分子基磁性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是含有L-O-磷酸丝氨酸配体的手性三维结构的磁性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所述化合物是第一个含有L-O-磷酸丝氨酸配体的三维手性钴(II)配合物,其磁学性质使其可以作为分子基磁性材料在材料科学领域得到应用。
背景技术
近年来,设计和合成具有高维有序空间结构和优良理化性能的分子基磁性材料已经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游效曾,分子材料-光电功能化合物,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朱道本,功能材料化学进展,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洪茂春,陈荣,梁文平,21世纪的无机化学,科学出版社,2005;Larsson, K. Molecule-Based Materials: The Structural Network Approach, Elsevier B. V.; Amsterdam, 2005)。与传统的无机材料相比,当一个或多个有机配体和无机金属阳离子自组装形成晶态固体时,金属离子的几何排列以及有机桥联配体的连接方式对组装体理化功能的发挥有着重要的影响。作为分子基功能材料的一个分支,分子基磁体涉及化学、物理、材料和生命科学等诸多新兴交叉学科,其主要任务之一是研究分子体系中自旋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机理,揭示分子磁性与结构之间的内在关系,发现和筛选新的磁性功能材料(J. S. Miller, M. Drillon, Eds. Magnetism: Molecules to Materials (I-IV). Weinheim, Willey-VCH, 2002;E. Coronado, F. Palacio, J. Veciana, Angew. Chem. Int. Ed., 2003, 42, 2570-2572; O. Kahn, Molecular Magnetism, VCH, Weinheim, Germany, 1993; M. Sakamoto, K. Manseki, H. ?kawa, Coord. Chem. Rev. 2001, 219-221, 379-414; X.-Y. Wang, Z.-M. Wang, S. Gao, Chem. Commun. 2008, 281–294)。
磷酸化的氨基酸类化合物,因其同时含有磷酸根和羧酸根,可以选择性地提供三个及三个以上的金属配位位点。而且该类化合物具有柔性的骨架结构,所以能够与过渡金属离子配位而形成结构新颖、功能独特的金属配合物,并已经在生物化学、气体吸附、分子基磁性材料等方面呈现出诱人的应用前景(C. L. Davies; E. L. Dux; A.-K. Duhme-Klair,Dalton Trans. 2009, 46, 10141–10154; U. Costantino; M. Nocchetti; F. Marmottini; R. Vivani. Eur. J. Inorg. Chem. 1998, 10, 1447–1452; J.-T. Li; T. D. Keene; D.-K. Cao; S. Decurtins; L.-M. Zheng, CrystEngComm2009, 11,1255-1260; M. T. Wharmby, S. R. Miller; J. A. Groves, I. Margiolaki; S. E. Ashbrook; P. A. Wright, Dalton Trans2010, 28, 6389-639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师范大学,未经天津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2429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碳纤维船舵舵杆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基于酸碱两性催化剂的丙烯生产方法
- 生产O-磷酸丝氨酸的微生物和使用该微生物由O-磷酸丝氨酸生产L-半胱氨酸或其衍生物的方法
- 利用新O-磷酸丝氨酸巯解酶生产半胱氨酸或其衍生物的方法
- 新的RhtB蛋白变体和使用其产生O-磷酸丝氨酸的方法
- O-磷酸丝氨酸输出蛋白及使用其生产O-磷酸丝氨酸的方法
- 生产O-磷酸丝氨酸的微生物和使用该微生物由O-磷酸丝氨酸生产L-半胱氨酸或其衍生物的方法
- 生产O-磷酸丝氨酸的微生物和利用其生产O-磷酸丝氨酸或L-半胱氨酸的方法
- O-磷酸丝氨酸输出蛋白的新型变体和使用其生产O-磷酸丝氨酸、半胱氨酸和其衍生物的方法
- L-半胱氨酸的制造方法
- 产生O-磷酸丝氨酸的埃希氏菌属的微生物和使用其产生O-磷酸丝氨酸或L-半胱氨酸的方法
- 经过发酵生产L-丝氨酸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