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子回旋共振加热系统真空抽气波导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31624.7 | 申请日: | 2012-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743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陈罡宇;周俊;夏冬辉;雷建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5H7/00 | 分类号: | H05H7/00;H05H13/10 |
代理公司: | 核工业专利中心 11007 | 代理人: | 包海燕 |
地址: | 610041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回旋 共振 加热 系统 真空 波导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回旋共振加热系统真空抽气波导。
背景技术
在核聚变研究中,为了将等离子体加热到聚变反应所需的温度,通常需要采用多种加热手段,电子回旋共振加热是一种重要的等离子体加热手段。电子回旋共振加热系统主要由波源系统、传输系统、发射系统及控保系统等组成,单套系统的功率通常为500kW到1MW。其中,传输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将波源系统输出的高功率微波高效的传输到发射系统,从而注入到等离子体中加热等离子体。
对于电子回旋共振加热系统传输线而言,当传输的微波功率大于500kW时,为了有效的避免传输线因气体击穿而引起打火,通常需要使用真空传输线,使传输线的真空优于10-2Pa。真空传输线除各部件法兰接口需要采用真空密封外,还需要采用抽气波导用于排除传输线内的气体,使传输线真空达到所需要求。上述抽气波导需要满足以下要求:(1)流导满足要求,能够快速的将传输系统内的气体排除;(2)考虑到抽气波导需要作为传输系统的组成部件用于微波传输,因此需要该部件所造成的微波功率损耗应尽可能小。
现有技术中的抽气波导难以兼顾有效抽速大且微波功率损耗小的技术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现有技术中的抽气波导难以兼顾有效抽速大且微波功率损耗小的技术要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一种电子回旋共振加热系统真空抽气波导,包括两个波纹波导、一个波导套管及一个真空抽口;两个波纹波导分别与传输系统的传输线相连,二者通过波导套管同轴定位组成一个整体,二者之间留有一定间隙;波导套管设有真空抽口,真空抽口连接真空抽气机组,用于传输系统的真空抽气。
作为优选方案,
所述两个波纹波导采用正弦波纹结构设计,波纹波导内壁为光的曲面。所述两个波纹波导的波纹深度优选为传输系统内微波波长的1/4倍,如0.54mm。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
综合考虑真空抽口的横截面积、真空抽气机组的抽速、微波功率损耗,确定波导套管内两个波纹波导的间隙。波导套管内两个波纹波导的间隙可以为5mm。
电子回旋共振加热系统真空抽气波导还可以包括水冷结构,用于部件冷却。
所述真空抽口可以采用标准KF快接抽口。
电子回旋共振加热系统真空抽气波导可以选用硬铝材料。
所述波纹波导、波纹波导及真空抽口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与波导套管相连。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的电子回旋共振加热系统真空抽气波导适用于传输线真空抽气,有效抽速大且微波功率损耗小,使传输系统能够稳定高效的传输大功率微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电子回旋共振加热系统真空抽气波导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电子回旋共振加热系统真空抽气波导的波纹波导内壁结构示意图;
图3为波纹波导内壁条件|Y|与波纹波导波纹深度的关系图;
图4为微波模式匹配损耗与波纹波导间隙的关系图。
图中,1-波纹波导;2-真空套管;3-波纹波导;4-真空抽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电子回旋共振加热系统真空抽气波导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电子回旋共振加热系统真空抽气波导包括:波纹波导1、波纹波导3、波导套管2及真空抽口4。其中,电子回旋共振加热系统真空抽气波导作为传输系统的一部分,所述波纹波导1和波纹波导3分别与传输线相连,波纹波导1和波纹波导3通过波导套管2同轴定位组成一个整体,并且二者之间留有一定间隙;波导套管2设有真空抽口4,真空抽口4连接真空抽气机组,用于传输系统的真空抽气。
本发明的电子回旋共振加热系统真空抽气波导选用适宜大功率微波传输系统的硬铝材料。
所述波纹波导1、波纹波导3及真空抽口4通过焊接的方式与波导套管2相连。
所述真空抽口4采用标准KF快接抽口。
所述波导套管2能够进行波导定位,使波纹波导1与波纹波导3同轴定位组成一个整体。本实施例中,波导套管2与波纹波导1、3相接触的部分,其内径与波纹波导1、3的外径尺寸相同,实现波导定位。
如图2所示,所述波纹波导1和波纹波导3采用正弦波纹结构设计,波导内壁为相对光滑的曲面,能有效的避免尖端放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未经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3162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治疗鼻咽癌的中药
- 下一篇:一种用于治疗慢性咽炎的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