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预测肝移植术后受者急性排斥发生风险的引物及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43613.0 | 申请日: | 2012-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141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余晓波;周琳;谢海洋;郑树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
主分类号: | C12Q1/68 | 分类号: | C12Q1/68;C12N15/11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胡红娟 |
地址: | 310003***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测 移植 术后 急性 排斥 发生 风险 引物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肝移植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预测肝移植术后受者急性排斥发生风险的引物及方法。
背景技术
肝脏移植是终末期肝脏疾病的最有效的治疗方案之一,肝移植术后受者面临着严重的移植物急性排斥风险。近年来得益于术后免疫抑制剂广泛应用以及新型免疫抑制剂面世,全球肝移植中心平均急性排斥发生率约为15%至45%。
移植受者与供者间的遗传差异是移植物排斥反应主要诱因,来自免疫系统的T淋巴细胞在排斥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急性排斥反应的病理学判断的重要标准就是移植肝汇管区中出现大量单核的炎性细胞浸润。急性排斥过程中抗原递呈细胞表面的B7家族蛋白与T细胞表面的配体作用,启动T细胞内的信号改变,调控T细胞的免疫活性;宿主T细胞一旦激活后,T细胞开始发生克隆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迁移至移植物并加速移植物功能丧失。
研究表明共刺激分子如B7家族蛋白,可作为抗移植物排斥的重要治疗靶点。从蛋白结构特点来分析B7蛋白属于IgG超家族,通常表达在APC细胞表面。目前研究得比较透彻的B7蛋白为B7-1和B7-2(即CD80和CD86),这两个B7蛋白可结合不同的T细胞胞膜蛋白,发挥免疫共刺激或共抑制作用。例如当B7-1或B7-2与T细胞表面的CD28结合时能够传递共刺激信号,而与另一个配体CTLA-4结合时能够传递共抑制信号。
已有研究表明B7-H3可作为共刺激因子促进CD4+和CD8+细胞增殖、IFN-γ分泌以及CD8+细胞毒活性。小鼠异基因型心脏移植模型研究表明,移植后的B7-H3基因敲除小鼠和对照组都发生排斥现象,但是对受者施用诸如环孢素A和雷帕鸣等免疫抑制剂后,B7-H3基因敲除小鼠的慢性排斥发生率显著下降。此外B7-H3还表现出负向调节T淋巴细胞的能力,如抑制T细胞活化和细胞因子分泌等。一般认为T细胞表面既有B7-H3共刺激配体,也具有共抑制配体,而TLT-2被认为是B7-H3的免疫共刺激作用的配体。
医学领域期盼着个体化治疗的建立及应用,在器官移植领域中个体化的免疫抑制方案也日益受到医疗工作者的关注。各种生物科学技术,如基因表达芯片、蛋白质组、质谱分析及全基因组相关性分析等手段正揭示着大量的分子标志物(包括mRNA、miRNA、蛋白、小分子化学物质以及SNP、SSR、LOH和CNV等遗传标签)。这些标志物往往参与着各种生理生化过程,可指示疾病诊断、分期以及临床反应、预后等。患者彼此间的遗传特性决定了各种生理差异,促使医疗工作者能够通过病患的遗传特性及时预判移植物排斥反应,并在机体组织发生不可逆转损伤前进行干预。此外以上所述的各类标志物皆可通过客观手段进行有效测定,避免了主观判断。
研究表明细胞因子和共刺激分子的SNP与多种实体器官移植术后的急性排斥的发生相关,但是相关研究的发现并未近一步加强鉴别移植受者急性排斥风险,以及建立一套可定性定量的急排危险鉴定模型,使受者获得合理的免疫抑制治疗。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预测肝移植术后受者急性排斥发生风险的引物,利用该引物可以扩增B7-H3基因SNP位点(rs2127015)及检测其基因型。
一种预测肝移植术后受者急性排斥发生风险的引物,包括一对PCR扩增引物和用于对扩增片段测序的延伸引物,
其中PCR扩增引物包括:
正向引物:GGGAAATAACCAGTTTTATggggaaga;
反向引物:TGCATTTTCAAAACCCCagtga;
其中,延伸引物为:
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AACAGATCGATAATCTTGT TCTTAATCC。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预测肝移植术后受者急性排斥发生风险的方法,包括:
(1)检测受者B7-H3基因单碱基突变位点rs2127015的基因型;
(2)检测受者是否感染HBV;
(3)计算受者急性排斥发生风险指数A;
A=-1.122+1.493×B+0.817×C
其中,当所述基因型为T/T和C/T时,B=1,当所述基因型为C/C时,B=0;如受者已感染HBV,C=1,如受者未感染,C=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为:
(a)从受者外周血中提取基因组DN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未经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4361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印染用的染布装置
- 下一篇:一种纺织品水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