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运砂车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44486.6 | 申请日: | 2012-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913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李旭;全文贤;刘伟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P1/40 | 分类号: | B60P1/4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1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运砂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运砂车。
背景技术
干混砂浆,又称商品砂浆、预拌砂浆,它由胶凝材料、矿物掺和料、细骨料、外加剂等固体材料组合而成,按照一定配比通过干混工艺进行预拌而成的一种干粉建筑材料。它是在工厂中经过准确配比和均匀混合而成的砂浆半成品,到施工现场加水搅拌即可使用。干混砂浆具有工作效率高、节省原料、利废环保、便于机械化、可满足特殊要求等优势。因此,干混砂浆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中国大力发展。
但是,干混砂浆采用背罐车、干混砂浆运输车运送过程中容易离析;原料砂需要经过烘干后进行多级筛分,能耗大;干混过程中所产生粉尘大,除尘难度大,污染环境等等。另外有一个严重阻碍干混砂浆的发展的问题:为保证干混砂浆的质量,国家规定制备干混砂浆时将砂子烘干后再与胶凝材料混合,而施工时又必须加水搅拌形成湿拌砂浆。在干混砂浆的诸多问题出现时,直接生产湿拌砂浆的湿拌砂浆搅拌设备应运而生。
现有的湿拌砂浆搅拌设备包括搅拌主楼、粉罐,搅拌主楼内集成有搅拌主机、水箱、水计量系统、外加剂箱、外加剂计量系统、骨料计量系统、控制系统等,骨料、粉料、水、砂子、外加剂等经过计量后送入搅拌主机搅拌生成砂浆。伴随着湿拌砂浆搅拌设备的迅速发展,对原料砂运输设备的技术革新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适应湿拌砂浆搅拌设备的迅速发展而提供一种原料砂运输设备。因此,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运砂车,包括底盘、砂仓和输砂螺旋,所述砂仓设置在所述底盘上,所述输砂螺旋设置在所述砂仓的底部,所述输砂螺旋的入料口与所述砂仓的出料口连通。
优选的,所述运砂车还包括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底盘和所述砂仓连接,将所述砂仓支撑在所述底盘上。
优选的,所述砂仓采用上大下小的V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砂仓侧壁设置有破拱口。
优选的,所述运砂车还包括车顶密封装置,所述车顶密封装置包括左侧板、右侧板和驱动系统,所述驱动系统能驱动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分别向左右展开。
优选的,所述运砂车还包括分压罩,所述分压罩包括两个分压板、骨架,所述两个分压板的一端连接,另一端均设置有两个或以上的骨架,所述每个分压板上相邻骨架间有距离,所述骨架与所述砂仓底部的侧壁连接。
优选的,所述输砂螺旋水平设置,并与所述底盘之间保留有间隙。
所述输砂螺旋为U形或V形结构。
所述输砂螺旋包括螺旋壳体、螺旋主轴、螺旋叶片、卸料蝶阀和驱动系统,所述螺旋主轴设置在所述螺旋壳体内,所述螺旋主轴上设置有螺旋叶片,所述卸料蝶阀设置在所述输砂螺旋的出料口,所述驱动系统用来驱动所述输砂螺旋。
所述螺旋叶片为变螺距结构,从所述输砂螺旋的入料口到所述输砂螺旋的出料口螺距逐渐增大。
所述运砂车还包括分压罩,所述分压罩包括两个分压板、骨架,所述两个分压板的一端连接,另一端均设置有两个或以上的骨架,所述每个分压板上相邻骨架间有间距,所述骨架与所述螺旋壳体连接。
所述骨架通过连接板与所述砂仓底部的侧壁或所述螺旋壳体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采用输砂螺旋进行输送方便湿砂的输送;螺旋输送装置顶部设计专用分压罩,一方面降低螺旋上方的堆料高度,减少螺旋上方的压力,减少启动力矩和螺旋额定功率,螺旋可以采用液压驱动也可以采用电机驱动;另一方面螺旋分压罩上方开设专用的流通通道,保障物料的畅通;采用无吊轴单根主轴的螺旋输送装置,加大主轴直径,一则提高螺旋轴刚性和强度,另一方面取消吊轴,避免堵料问题;采用全敞口入料,入料口长,料仓高度低,容量大、重心低;变螺距螺旋结构,阶段性入料,无堵料现象。
2)车顶设置有密封装置,可以防止砂子在运输过程中泄露污染环境。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及其有益技术效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
图1所示本发明运砂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发明运砂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B视图。
图4为图2的A-A视图。
图5为分压罩设置在螺旋壳体上的结构视图。
图6所示为分压罩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进行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4448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使用一只压力传感器测量多点液位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模块化喷涂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