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面碟刹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44568.0 | 申请日: | 2012-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634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张小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小红 |
主分类号: | B62L1/02 | 分类号: | B62L1/02;F16D65/14;F16D65/42;F16D121/14;F16D125/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12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面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行车、电动自行车的重要零部件,具体地说是一种拉线机械式的双面夹紧碟刹。
背景技术
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是全世界拥有量巨大的交通、代步和健身工具,为了调节行进速度及制动,刹车是必备部件。目前常用的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刹车用的是机械拉线式刹车,一般使用单向夹紧式的碟刹,单向夹紧式碟刹的小钳体摩擦片是固定不动的,靠大钳体摩擦片的单边挤压碟盘来刹车。这种碟刹在安装时调节困难,安装麻烦,制动时碟盘单边受力,易变形,影响刹车效果。而液压式碟刹是双面夹紧刹车,效果好,易安装,但精度要求高,制造成本高,使用中易漏油,维修较困难。中国实用新型专利ZL201120242634.X其名称为:双面夹紧自行车碟刹,公开给出了一种双面同时做动夹紧的自行车机械碟刹,基本解决了单向夹紧式的机械碟刹的缺点,克服了碟盘单边受力,易变形,影响刹车效果的问题,但是该实用新型专利还是采用了间接的方法来达到双面同时做动夹紧,将两个驱动装置装在同一边,通过主体制动装置的随动位移来达到双面同时做动夹紧。这种方法的缺点如下:将两个驱动装置装在同一边,该边的体积就偏大高度就偏高,不利于微型化和轻量化。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双面碟刹的目的不仅在于提供一种直接式双面夹紧,安装方便的双面同时做动夹紧碟刹,而且使之较为薄型化和轻量化。
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这是一种双面碟刹,包括双臂拉杆、大钳体、小钳体、左顶杆、右顶杆、左卡簧、右卡簧、密封圈、左顶杆盖、左补偿螺丝和右补偿螺丝,其技术方案是:所述的双臂拉杆有左右两臂,左右两臂在自然状态下向外张开呈非平行状态,双臂拉杆具备复位弹性,双臂拉杆的左臂与大钳体之间,右臂与小钳体之间有0.2mm至4.5mm的间隙,这间隙随着双臂拉杆的工作转动角度增大而相应减小,原始不受力状态下这间隙是最大的;所述的右顶杆和所述的小钳体组成右边的珠盘驱动结构,所述的左顶杆和左顶杆盖组成左边的珠盘驱动结构;所述的左补偿螺丝和右补偿螺丝用于调节左右摩擦片的距离。所述的双臂拉杆的顶部有一安装拉线的通孔或者螺丝孔,双臂拉杆和大钳体之间可安装扭簧或拉簧起到复位作用,双臂拉杆的左右臂可粘贴、包裹或者镶扣塑料、尼龙、橡胶或者金属制成的造型块以美化外观。所述的小钳体的中间有一通孔,环绕通孔的内侧周围分布2至4个倾斜的螺旋凹槽,小钳体的边角上有用于和大钳体固定的通孔或螺丝孔。所述的左顶杆和右顶杆除了倾斜的螺旋凹槽的倾斜方向是相反的之外,其余的造型与结构是一样的。所述的右顶杆和左顶杆与双臂拉杆的套接固定采用左卡簧右卡簧卡住的方式,或者采用螺母固定,所述的右顶杆与小钳体之间的缝隙由密封圈防护。
这种双面碟刹两边都可以调整补偿摩擦片的磨损,这种双面碟刹可用复位弹簧也可不用复位弹簧,利用双臂拉杆本身的开张弹力就可达到双臂拉杆复位的目的。所述的小钳体将珠盘结构的倾斜的螺旋凹槽直接做到普通的小钳体上,所述的小钳体就具备了两个零件的功能,即将顶杆盖和普通小钳体合二为一,适应了自行车碟盘内侧的狭窄的空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相对于目前使用的双面夹紧自行车碟刹,减少碟刹的高度和体积,经过测量平均总高度降低了20%左右,相应减少了重量节约了原材料。
附图说明
下面是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双面碟刹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剖面构造图,其是图3的A-A向的剖面图。
图2是本发明双面碟刹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另一个角度的剖面构造图,其是图3的B-B向的剖面图。
图3是本发明双面碟刹的正视图。
图4是本发明双面碟刹的立体爆炸图。
图5和图6是本发明双面碟刹的双臂拉杆被粘贴、包裹或者镶扣塑料、尼龙、橡胶或者金属制成的造型块的两个视图。
图7和图8是本发明双面碟刹的小钳体的另一种形状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小红,未经张小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4456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