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7-羟基异黄酮的晶E型、其制法和其药物组合物与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48701.X | 申请日: | 2008-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219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9 |
发明(设计)人: | 吕扬;杜冠华;栾江伟;常颖;应剑;孙岚;赵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7D311/36 | 分类号: | C07D311/36;C07D311/40;A61K31/352;A61P9/00;A61P19/10;A61P29/00;A61P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何文彬 |
地址: | 10005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羟基 异黄酮 制法 药物 组合 用途 | ||
1.一种7-羟基异黄酮的晶E型固体物质,其特征在于,当使用粉末X射线衍射分析采用CuKa辐射实验条件时衍射峰位置2-Theta值(°)或d值衍射峰相对强度峰高值(Height%)或峰面积值(Area%)具有如下表示:
2.根据权利要求1的7-羟基异黄酮的晶E型固体物质,其特征在于,在使用红外光谱进行分析时在3290.2、3081.6、2953.7、2928.9、2872.4、2861.8、2822.1、2717.8、2606.2、2499.2、2449.5、1957.6、1943.8、1882.9、1806.5、1757.6、1687.2、1635.4、1624.3、1599.6、1571.9、1506.1、1493.8、1471.0、1462.5、1445.7、1387.5、1361.0、1334.5、1322.0、1274.3、1252.4、1200.7、1135.2、1099.7、1042.8、1026.7、991.3、969.5、955.0、919.4、907.6、887.0、840.7、821.8、802.7、784.6、752.6、744.4、694.5、647.7、634.3、619.6、610.3、555.4、528.5、502.4、476.1、451.4、413.9cm-1处有吸收峰存在,其中3290.2、3081.6、2953.7、2928.9、2872.4、2861.8、2606.2、2499.2、2449.5、1957.6、1882.9、1806.5、1757.6、1687.2、1635.4、1599.6、1571.9、1506.1、1462.5、1387.5、1334.5、1322.0、1274.3、1252.4、1135.2、1042.8、991.3、969.5、907.6、752.6、744.4、647.7、634.3、619.6、476.1、451.4、413.9cm-1峰为呈现7-羟基异黄酮的晶E型固体物质特征吸收峰位置。
3.7-羟基异黄酮的晶E型固体物质,其特征在于,晶E型属于一种亚稳态型的固体物质存在状态,当晶E型样品经过48小时光照后,将完全转变为晶A型稳定固体物质状态;所述的7-羟基异黄酮晶A型,当使用粉末X射线衍射分析采用CuKa辐射实验条件时衍射峰位置2-Theta值(°)或d值衍射峰相对强度峰高值(Height%)或峰面积值(Area%)具有如下表示:
4.权利要求1-2中任一所述7-羟基异黄酮的晶E型样品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先使用吡啶、乙醇、正丁醇、丙酮、乙酸乙酯、正丙醇、二氧六环、四氢呋喃、乙腈、DMF、DMSO、乙醚或二氯甲烷不同种类溶剂中的任意两种或多种经不同配比组合制成的溶剂系统在15°C~60°C温度下将7-羟基异黄酮样品完全溶解并经环境温度4°C~60°C、环境相对湿度10%~75%、常压或真空实验条件下的重结晶制备工艺获得7-羟基异黄酮的晶E型固体物质。
5.一种7-羟基异黄酮的混合晶型固体物质,其特征在于,含有任意比例的权利要求1-2中任一所述的7-羟基异黄酮晶E型成分。
6.一种药物组合物,以7-羟基异黄酮纯晶型固体物质或混合晶型固体物质作为药物活性成分,其特征在于,含有权利要求1-2中任一所述的7-羟基异黄酮晶E型成分或含有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7-羟基异黄酮混合晶型成分。
7.根据权利要求6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每日给药剂量在20~1000mg范围内。
8.根据权利要求6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组合物是片剂、胶囊、丸剂、针剂、缓释或控释药物制剂类型。
9.权利要求6的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症、炎症、代谢性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未经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48701.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止牡丹组培苗褐化以及玻璃化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鸭精调味品及其生产工艺